漫谈青马和兰州战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漫谈青马和兰州战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2f69186f1aff00bfd51e05

官只好重分。

5. 青马宁马作风战斗力差别的原因

可能大家要问,同是回族为主的封建世袭统制的宁马军队为何作风战斗力不同于青马,显得“温柔”些,特别是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奎、马鸿宾都是甘肃临夏人,为什么他们领导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

我分析原因可能为,宁夏地区在清末西北回族起义中经历了左宗棠对马化龙的“痛剿”,有反抗精神者几近根除,民族力量大损,宁夏地区长辈对后代子孙谈及同治年间的事是很痛苦的;另一方面,朝廷对剩下的回族安抚得当,因此后来回汉之间矛盾相对和缓,民性平和。此外,宁马家族先人马千龄几乎从一开始就积极“靠拢政府”,既所谓“良回”(马鸿奎并不讳言此),他没有参与过马占鳌、马海宴对清廷的“黑虎掏心”,却积极推动起义军归顺政府。宁马军事活动与外部势力之争,与一般军阀争斗性质一样,没涉及什么民族矛盾。以上原因使宁马的地方民族意识比较弱。“回民是回教,不是回族”就是马鸿奎的名言。说过去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回民是回族,我想,民族问题哪一朝都是让中央政府头疼的事,回民是不是回族,如果没有马鸿奎、白崇喜这些回族上层人物表态,国民政府能自找麻烦吗。

再谈青马。与宁夏地区不同,甘青两省河湟地区的回族起义者,是在大败政府军后主动请求招安的,有魄力有能力之骨干和民族力量都保全下来,在政治和民族角力中,实力未受损,反而在随后的政治发展中得到增强。临夏地区长辈对后代子孙谈及同治年间的事,说者眉飞色舞,听者津津有味,其在心理上占有很大优势。同时由于长期存在民族仇杀,回汉、回藏的关系始终紧张。以上原因使得其民风剽悍。青马前、中期军事活动除一般军阀争斗特征外还直接参与民族仇杀,如对青海藏族的征伐和其家族的马仲英二十年代末同汉族的仇杀,后者显然得到青马暗中支持。所以青马军队从上到下有很强的地方民族意识,而此种意识加上宗教观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往往形成很强的战斗力。

另外,在嗜杀这一点上,不排除个人性格的作用,马步芳为人阴狠,而马鸿奎就厚道得多。马鸿奎说:“我对共产党下不了手”,就是指马步芳可以大杀红军俘虏,而他则释放了当年三边的红军战俘,在国民党清党时,他还把早年的青年共产党员刘志丹礼送出境(当时刘在其手下任职)。的确,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是作过争取马鸿奎的努力的。

6. 青马军队编制组成

青马起家军队是100师和骑5师(后来的骑5军、整骑1师)。

100师番号曾为暂编1师、新编9师, 1933年授100师番号。国民政府还给青马授了一个新2军番号。在1937年以前100师辖3个步兵旅(6个团),1个骑兵旅(2个团),共一万七千人,这是青马的基本力量。此外还有控制藏区的海南警备区2个骑兵旅3000人(4个骑兵团)。1937年以后,缩小了100师的规模,只辖3个步兵团;原来叠床架屋的新2军番号改为82军,除了100师外,另辖一个补充旅(3个团),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直属保安骑兵团,总兵力约三万人。

解放战争初期,82军只含100师(3个团)和骑8旅(3个团)和几个保安(骑兵)团。1948

年西府战役后,青马大肆扩军,不但82军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90师、248师,而且还在1948年年底另成立了一个129军,辖新编1师、357师和骑8旅(3个团),82军另有骑14旅(2个团)。由于青马注意调配骨干部队和指挥人员,故82军后来成立的190师、248师和骑14旅战斗力均不弱。

这时的青马步兵师每师有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这颇有些当今一个师三个步兵团中一个是摩托化的味道。当然,骑兵团较步兵团人数要少些。一个骑兵团大约2000多人(后期编制1700人),步兵团3000多人。此时的芳系青马部队82军和129军总员额编制数已经达到近八万人。

骑5军在青马前期的地位在100师之上,原来是马步芳之兄马步青的军队,后马步芳利用手腕攫为己有。打西路军时,该军也是主力(当时叫骑5师),但战绩似乎比马步芳系部队差很多。国民党政府镇压新疆三区起义时,让马步芳派兵,后者乐得扩张自己的势力,命该军去了新疆,后改为整骑一师。此次骑5军进疆对稳定当时新疆局势有很大作用。1949年,该师随陶恃岳起义。该师一个连曾在著名的“北塔山”事件中给蒙古军队以重创。但总的看来,青系青马战斗力不如芳系青马部队。

青马步兵(至少82军如此)的每个步兵班都有一匹骡马驮一个斑的辎重和重武器,连营团辎重更不用说了,因此青马行军速度很快,奔袭能力强。六十年代林彪曾要搞骡马化,我想,当年青马82军应该说是骡马化了。

青马还有许多保安部队,人们一般印象,国军的保安团都是不堪一击的,而青马的保安团却大不一样。青马的保安团有训练士兵、补充主力部队、配合主力作战的任务。青马士兵恃勇好杀的作战意志和作风在保安团就已经养成了。如在兰州战役时,窦家山主阵地就是由青海保安一团防守的,解放军首次进攻时曾遭到重创。同样称号的甘肃保安团则只能安排在兰州诚里待着。解放军的回忆称青海保安一团为“青马的精锐部队”。据说青海保安一团是青马头目的警卫团,那么战斗力应当是很强的。

关于青马的民团。早期青马作战时大量使用民团,如打西路军时。每个民团是临战时由一个行政区域内(一般为县)抓来的壮丁组成的,配上来自正规部队的官兵作为职业军官,训练一下就上阵,类似于共军的民兵。但共军不会让民兵打头阵或参与激烈战斗。民团悲惨的是,每临战阵,都让青马首先驱赶到一线与对方拼消耗,同对方消耗拼的差不多了,青马正规军才出动给对方猛击。这样,往往损失的是民团,拿战功的是正规军。西路军也曾给青马造成重大伤亡,但其中大部分是民团。后期青马马继援掌军后,强调正规化,不再使用民团,代之的是保安团这种青马的“地方部队”了,而作战的主力也是青马82军这种“野战军”了。

7. 青马战术、青马骑兵、青马军队弱点

青马作战一方面靠土兵的顽强奋勇,一方面也有些战术,其拿手好戏就是偷袭或反袭。战斗中往往将对方引到有利地形,利用骑兵两翼包抄和快速突击。西路军古浪一战,就是红九军出击过远,被诱脱离工事,青马两翼骑兵快速反袭两翼包抄,部队被围在旷野上而失利的。兰州战役准备阶段时,狗娃山青马下山偷袭,打死打伤不少解放军,还抓了10多个俘虏,弄得4军挺没面子。

骑兵在青马军事力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固然是甘青两省出产马匹,也是因甘青两省如青海草原和河西走廊适合骑兵作战。青马骑兵在征战藏区和打西路军作战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代战争随着兵器火力的发展,古代那种骑兵用冷兵器搏杀的的场面不容易看到了,青马使用骑兵是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作用,这样无论在草原、平川和山地,战马基本上是运载兵力的工具,而“骑”大多是为了快速调动。骑兵到达目标战场后则是下马步战。青马骑兵当然也保留了马上战斗的传统技能,因此是上马是骑兵,下马则为步兵。陇东与共军作战中大都如此。固关战斗就是青马骑兵十四旅两个团的骑兵下马上山,掘壕据守;兰州战役357师骑兵团增援沈家岭,也是骑兵步战。窦家山主阵地守军为“青海保安一团”,也是骑兵。

可以计算,在解放战争后期陇东前线,不算保安骑兵部队,青马两个骑兵旅5个团,5个步兵师的骑兵团也有5个,加起来共10个骑兵团,而5个步兵师共有10个步兵团,骑兵团数量与步兵团数量相等。当然,骑兵团人数要少一些,但骑兵大约也占总兵力40%以上,接近一半。这些骑兵战斗中多作为步兵使用,又调动迅速,因此青马骑兵在当时仿如今天的摩托化部队一样,是一只强大的“快反”力量。青马曾将4个骑兵团将近万人集中使用,就是为了快速运动大规模兵力。

青马军队的弱点是装备比较差,火力弱。应当说,打西路军时,青马的装备都是自己组织的,并不好。即使在解放战争与西野交战初期,从“中央”得到的装备也不多,只是在西府战役后其战绩为蒋、胡赏识,不但82军新编了两个步兵师,还给予了大量装备,青马整体武器水准才有了较大改观。其82军装备最好,但在国军中三流的大概都算不上。蒋介石是不肯把好武器交给地方杂牌军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82军拿着18军的装备跟共军干是一种什么场面。

引青马最后时期82军的装备资料:

“八十二军内编制了炮兵营,不久又扩充为团;武器由山炮12门发展到配备了57毫米、75毫米和105毫米各类火炮20余门。师部编制了重火器营,配备重机枪6挺,迫击炮12门;团编制了迫击炮连,配备60迫击炮12门;营编机枪连,配备重机枪4挺,轻机枪4挺;步兵连配备轻机枪6—9挺。在轻武器方面,大多仍是老式步枪,汉阳所造7.9新式步枪不到20%,自动枪几乎没有。在马家军中武器装备较为精良的是特务营,该营每人配备有三大件,即步马枪1支,驳壳枪1支及大刀1把。”

此外,青马指挥官除了搞些偷袭的把戏外,整体军事素质还是不高,作战过多依赖士兵的奋勇顽强,即靠蛮劲,虽然往往很管用,但当对方火力强大时,这一招就不灵了。徐向前曾说,如果西路军到新疆装备了苏式武器后,从河西走廊打回来是没问题的。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也是很好的例证。

在翻阅资料时,我注意到飞机轰炸在青马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兰州战役前夕,马步芳说,给我十架飞机,我可以在西北把反共大旗扛十年。兰州战役沈家岭打得最激烈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盼望来架飞机给解放军丢些炸弹扭转颓势。我们今天完全知道当时国军的飞机轰炸对战局能起什么作用。查青马与飞机轰炸的关系,我只看到打西路军古浪战斗时,国军飞机把一颗炸弹丢到了青马队伍中,炸死了几个人,但马匹却被炸死几十匹。可能这事件给青马印象太深了,从马步芳到各级军官都对飞机轰炸产生了迷信。

8.青马的军官训练、士兵素质

“河西战争”(即打西路军)后,马步芳认识到军官培训的重要性,于是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各级军官,选送不少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学生和军官到中央军校学习。

高级军官方面,马继援和马呈祥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先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学读了将官班;马文鼎是西安陆大参谋班毕业;赵遂等为黄埔分校或为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这样产生出一批受过现代高等军事教育及训练的军官。这些军官有较高的文化和军事素养,担任着较高的职务,对军事决策筹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总体讲,部队中仍是以行伍出身的军人任军、师、旅级高级职务为主,因而新潮少壮派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比如,兰州战役前,马文鼎提出的“河川防御”方案很有见地,为许多中央系国军将领所赏识,但还是被马步芳否定了。

中、下级军官则是青马自己进行最根本的培训。这种培训用短期三个月的学制来训练在职军官,用学制三年的长期培训来培养有前途的青年学生和军官作为青马骨干。

应当说,青马的军官培训还是卓有成效的。解放战争中,青马上上下下指挥官都已受过培训,水平已经大有提高。一般来说,同共军作战,青马的作战效率是比较高的,相当多的战役和战斗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往往都是兵力相等甚至少于对方,但胜利者多是青马。这其中固有士兵的作战精神的因素,但完全归于此也说不通。

与青马士兵战斗精神形成反差的是其文化素质低下。有研究者指出,青马士兵及军官文化素质方面的劣势极为明显,军中“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这方面不但与冯玉祥的西北军无法比,连宁马也不如。马鸿逵是很重视士兵文化教育的,“所有部队,于入伍三年以内,每人至少须认识三千字,能写普通书信,士兵中无一目不识丁者。”虽可能有夸大。但可以表明,在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方面,宁马比青马强许多。

问题来了,文化素质高的战斗力低,文化素质低的战斗力高,怎么解释?

9. 青马内部的回汉关系

回族是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的民族,即“小集中,大分散”。因此,青马集团若统治一个地域,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社会角度,都不能完全排斥汉族,进入现代社会后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从扩大政治军事力量来看,回族人口少,不能满足兵员扩张的需要,也必然会吸收汉族兵员。因此在民国后,汉族就逐渐进入了青马的政治军事圈子。青马军队后来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骑五军副军长郭全梁等。但这些人大都随着信了伊斯兰教。

在青马文官系统中,尚能重用汉人,但在军事系统中,虽也有一些汉族进入高层,但大都无实权,部队主官多为回、撒拉族,很长时间内师级以上的重要实权职务没见过汉人担任。刘呈德是汉族,曾是一员战将,打西路军时是100师的主力团长,战功卓著,当时青马团以上部队主官只有他一个是汉族,但随后在抗战时期当过短暂的82军参谋长,除此而外,最终没有挤身于青马军事高层,后来他转业地方做了青海教育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