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青马和兰州战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漫谈青马和兰州战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2f69186f1aff00bfd51e05

十里山,古城岭、马架山,营盘岭都有抗战时期修筑、后又不断加修的永久性钢筋水泥碉堡群,工事坚固,主阵地外围有三四道宽且深的外壕,壕间筑有暗堡和野战工事并以交通沟相连,山腰部有人工削成的6-9米不等的峭壁,阵地前密布铁丝网和地雷群,还有所谓的“滚雷”,即装满炸药的汽油桶,随时可沿山坡向攻击队伍抛下。沈家岭,狗娃山没有永久性钢筋水泥工事,但在开战前,经青马大力抢修,也构筑了三道环行的土木结构工事。特别是,诸山阵地均有环山公路与山下的兰州城相连,物资补给极其方便。

虽然青马军官自己也认为兰州因为山势陡峭、工事坚固而易守难攻,但事情不那么简单。从宏观上讲,南山诸山从东到西山山相连排开,但除了东部的十里山是对外呈横“一”字外,其余上面提到的诸山都是南北长、东西短的椭圆形山梁,而守住这些山梁,必须在上面构筑椭圆的环形阵地,不但战线数倍放大,而且一开打,前、左、右都可受到攻击。客观的说,兰州既不好攻,也不好守。

双方的布阵是,青马方面: 82军100师加青海保安一团守东冈十里山,窦家山,古城岭,马架山,其中青海保安一团守窦家山。82军248师守营盘岭(皋兰山南梁)。82军190师守沈家岭,狗娃山,其中569团加568团一个营守沈家岭,568团二个营守狗娃山。129军357师(受190师指挥)守小西胡。小西胡在狗娃山西侧后,只起掩护作用。

双方后来的资料对东部100师防守面的叙述不一致,解放军方面的布阵图标记着129军新编1师守东冈十里山,但青马方面回顾,新编1师一个团开战前调离了兰州战术区域,另一个团布置在城区西部,而且新编1师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弱,因此估计不会让其守东冈十里山这样重要的阵地,故采信青马说法。但青马回顾资料未谈及青海保安一团,此点采信解放军方面说法。“青海骑保安一团”就是“青海保安一团”。按青马军官后来回顾说,当时100师齐装满员,即有骑兵团,那么100师的骑兵团就是“青海骑保安一团”或“青海保安一团”。而190师和248师的骑兵团则可能调出另组成了骑14旅,因为后来增援190师守的沈家岭的是357师骑兵团而不是190师自己的骑兵团。

解放军方面:19兵团63军攻十里山、窦家山,65军攻马架山,古城岭,2兵团6军攻营盘岭,4军攻沈家岭,狗娃山(由于沈家岭地势高于狗娃山,攻克后更有利于控制局面,因此4军以沈家岭为首选目标)。3军牵制小西胡敌人并做总预备队。基本上,解放军是以原西野一个军攻青马一个师,而十九兵团两个军攻青马最强的100师。

63军军长郑维山是仅有的有着西路军惨痛经历而又可以领着千军万马回来向青马复仇的军长。郑当年是红30军88师副师长。我很喜欢郑维山,觉得他关键时候能顶事,有韩先楚的风范,两人连外形都象,瘦小瘦小的。但客观地说,郑的63军在兰州战役中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

需要指出,以上诸山阵地在青马整个兰州防御体系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东线马架山、十里山,中线营盘岭,西线沈家岭、狗娃山是防线的主要阵地,其中任一失守,都等于在水桶底部打了个大洞。

而东线的古城岭、豆家山则只是前卫阵地,失守后并不能撼动整个防线。但由于地形关系,若在东线直接进攻马架山、十里山是很困难的。其中十里山尚可一试,马架山则根本无法试。

因此,解放军计划先攻克古城岭、豆家山两个前卫阵地,得手后再顺着山梁向马架山、十里山阵地进攻,最终摧毁青马防御。因此古城岭、豆家山阵地和马架山、十里山主阵地实际上是前后纵深关系。解放军这样安排没有错。实际战斗中,解放军就是这么干的,只是对十里山增加了牵制性进攻。

中线营盘岭则是一个大的概念。营盘岭是皋兰山南梁,阵地从南到北依次是三营(子),二营(子),头营,最后才到达皋兰山主峰。同样由于地形关系,解放军不大可能直接进攻头营和皋兰山阵地,只能按部就班地依三营(子),二营(子),头营,皋兰山阵地顺序攻击,这样,在解放军的攻击路线上,营盘岭的这些阵地也形成了实际上的前后纵深关系,因此一线三营(子)阵地失守也不能立即撼动青马防线。

而西线沈家岭和狗娃山两个阵地是左右并列相邻的,不是前后纵深关系,两个阵地失守任一个,就意味着整个青马防线瓦解。因此,只有对西线沈家岭和狗娃山阵地的攻击才能起到一蹴而就、一锤定音的效果。东线的十里山阵地也具备这种效果,但地形和守方的工事水平对解放军来说很不利。

兰州战役攻守双方都没有对外围诸山阵地的这些特点充分认识。对沈家岭,青马没有布置更多更有力的支援部队,解放军也没有投入更多、更锐利的攻击部队和更猛烈的炮火支援。双方都多少为此留下了遗憾。

15. “试攻”

青马82军八月中旬初就赶回了兰州,抓紧构筑完善工事,解放军八月19日接锺而至(与青马后卫129军保持两天路程),只准备了一天就开始攻击。八月二十一日双方开打。

事后,解放军说二十一、二十二日的攻击是“试攻”。其实如果攻下了,也就不说“试攻”了。我想“试攻”大概是进攻失败的托词。

4军、6军只在二十一日攻了一天就叫停了,19兵团首次与青马接仗,头天攻不动,不服气,第二天接着来,还是攻不动,于是杨得志哀叹:我们华北部队历史上从来没有攻两天一个阵地也拿不下来的时候。

扶眉战役前,老彭安排远道而来的19兵团先不参战,只警戒和牵制马家军,报到北京,急得毛泽东连连发电,让彭把青马作战特点“严格告之杨等,他们对打马是没经验的”。从杨兵团“试攻”两天的战绩看,毛多来几封电报真是不冤枉他。

其实,6军有指挥员回忆,与青马交过手的一野老部队二兵团抵达兰州外围、观察了青马工事后,提出应有四到五天的准备时间才可进攻,而十九兵团仰仗着炮多,弹药足,提出二十一日进攻,说即使中线、西线未突破,东线得手后仍可击歼青马。根据这一“揭发”,我们知道了十九日来到兰州城下、二十一日就仓促“试攻”,实际上是19兵团骄横所至,是杨得志指挥了老彭一把。

“试攻”阶段,解放军全线伤亡两千五百人,没拿下一个青马阵地。

小时,我曾碰到一个干部,就是当年在华北部队参加打兰州的,记得他说:白刃战,解放军的刺刀拼不过青马的马刀,还说,青马反击时,眼看冲下来,炮兵急忙开炮,伤了不少自己人。不过,说到后来,语气也还轻松,“再攻攻下了,攻了一天就攻下了”。问他“试攻”为何没攻下,他说是轻敌。

不管是轻敌,还是准备不充分,或者两者干脆就是一回事,反正估计彭德怀当时肯定头皮发紧,首攻攻不动,二次攻就一定能攻下来吗?从彭给毛发的电报看,彭在二次攻前提出了若二次攻击失利后的详细安排,即部队后撤,进行补充,部署偏师迂回以及先打前来增援的宁马等等。有意思的是,毛的回电除了表示同意彭的安排以外,还有这样的话:“。。。。全军将因此(若二次攻击失利)流了血的侦察战获得有益的教训,而确定了再战的胜利”云云。这话可是在二次攻之前预支的,可见毛和彭一样对再攻的结果无很大把握。

“试攻”阶段,青马再次击败共军,士气大振。“青马股份”在咸阳、固关“暴跌”后“反弹”。其伤亡虽然根本不是马继援所说的“百数十人”,但估计比解放军少得多,可能全线不会超过800人。但马家父子在欣喜之后,于兰州攻坚战决战打响前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青马坚守兰州的战法,工事火力基本爆露,阵地不让对方攻入,伤亡固然小,但一旦攻入再夺回来,青马也要付出相当的伤亡,这已被证明。在解放军优势兵力火力面前,青马能否陪得住?其次,马步芳实行兰州决战的条件是兰州左翼的宁马部队,汉中的胡军要作有力配合:宁马一路直接攻击兰州外围的解放军,一路攻击定西,切断解放军供应线。胡军要进攻宝鸡。兰州右翼的安全也要有保证。

而现实是,宁马千呼万唤不出窝(出窝估计也没用,64军准备伺候)。马步芳、马鸿逵在兰州决战中的协作配合过程中的表演是非常滑稽的。本来大敌当前,青宁二马完全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即使是两部密切合作也未必是共军的对手。同共军历史决战的当口,两人仍为地盘势力之争而勾心斗角耍尽心机。仅仅为一个“甘肃省主席”的名位,两人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仍讨价还价不休。这里不多赘述。综观西北战场,国军胡、青、宁三股势力,除了胡、青在西俯战役中有过短暂的有效配合外,其余基本都是各自打算,其方针都是保存自己,旁观友邻。

胡军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倒是进攻了宝鸡,但立即遭到痛击,大败而归。而一野一兵团王震部已经直插临夏,所谓保证右翼安全的新编骑兵军在解放军没到时就已经溃散,眼看王震部过了黄河就能兜击青马西宁老巢。

八月二十二日,马步芳在解放军“试攻”中获胜后离开了兰州回西宁。从各个方面情况看,马步芳至少在解放军总攻兰州前就已经意识到局面不行了。马步芳临行前告之马继援,若无援军,撤回青海。

16. 总攻----双方如是说

“试攻”后过了两天(实际上,19兵团个别地段双方始终有接触),八月二十五日,总攻兰州打响。

63军先后以三个团攻窦家山,上午十点半才开打,下午五点钟结束,历经六个多小时,是兰州战役外围用时最少、攻击相对容易的战斗。

65军以先后五个团攻古城岭,自拂晓至下午五点攻克,用时约十一个钟头。战斗比攻窦家山激烈。

6军以先后五个团攻营盘岭,自凌晨六点半至下午四点半攻克并打退敌人反扑共十个多小时。

4军以四个团攻击沈家岭,从凌晨五点一直到傍晚七点,共用了十四个钟头,战斗最为激烈。4军另以两个团大约在中午前后的几个钟头对狗娃山做牵制性攻击,时间不长。

战后,双方在战线东段(65军攻的古城岭,63军攻的窦家山)和中段(6军攻的营盘岭)的战况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军方面的记述是,攻克了阵地,青马无力反击,最后溃败。青马的描述是,战况虽然激烈,但远没有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青马是按照计划建制完整地主动撤离阵地的。

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古城岭、窦家山是在下午五点钟左右攻克的,当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知道了要放弃兰州,这里的青马100师按计划就要开始撤离了,当然不会再争夺这两个阵地。古城岭、窦家山即使被对方占领,只要十里山、马架山不被占领,解放军仍然不能插入兰州。

解放军方面有部队记述说攻克了马架山,但根据其部队的战斗情况,所谓攻克的马架山实际上就是其他部队声言攻克的古城岭。而当日解放军似乎也只满足攻克古城岭、窦家山,没有进逼对手。防守窦家山的损耗主要是青海保安一团,青马100师后增援一个营(解放军说法),加上古城岭的损失,100师阵地上估计损失不会超过2500人(含青海保安一团),因此100师建制较完整的撤离阵地是可信的。

同样,6军攻的营盘岭也是这种情况,6军攻了一个白天,也只在下午五点占领了三营子阵地,前面还有二营子、头营和皋兰山主峰阵地,离把248师赶下皋兰山还早呢。而这时248师也在准备撤离,不会反击了。248师师长韩有禄后来自己说其部队阵地上损失不大。此人回忆当时情况,由于看到西边沈家岭战斗激烈,他担心沈家岭甚于担心自己防守的营盘岭。这似乎得到了解放军方面的验证,因为6军声称攻克三营子阵地的歼敌人数是1725人,但另一文字是1125人,不管哪个数字准确,反正比100师损失还少。因此248师也应当会建制较完整的撤离阵地。同样,6军占领了三营子阵地后没有立即进逼敌人。有解放军回忆,说是晚间6军进占了二营子和头营,到第二天早上才“红旗插上皋兰山主峰”。

只有西段沈家岭,狗娃山,双方的战况描述基本一致。青马方面的回顾者是当时的190师的参谋长李少白,他一个白天直至下午七点多钟青马被4军赶下沈家岭都在那里督战。结论是,沈家岭的确是在青马拼尽全力的情况下被解放军攻克的,从最后时刻青马357师师长和190师参谋长仍在沈家岭最后一道防线督战的情况看,青马负责防守和增援的部队拼到了实在无力再打下去的地步了。按规定,190师应在晚九点才能撤离沈家岭,狗娃山。所以,事后青马把兰州惨败的责任归咎于190师师长马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