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_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_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4c577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f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⑸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⑹第6自然段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的含义。

⑻“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明确:思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用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小结: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 ①关键词语的选用; ②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③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已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要灵活使用这些方法,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写作特点

1、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3到第8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2、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四、课堂小结

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 1、关键词语的选用; 2、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3、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