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568344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1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七行显示三层意思前三行交代赞美的对象祖国民族首句是从自然的角度抓住山峦河流和草原三个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意象来说明其大地用走不尽修饰说明其广大第二句是进一步说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民族抓住村庄鸡鸣狗吠三个意象用数不尽密密的说明其人口之多民族之大第三句是说明它所处的地理 位置亚洲用原是荒凉意言其贫瘠与凄凉且历史悠久第四五六三句是进一步暗示这块土地及其生活在它上面的人民的长久的不幸苦难与悲哀野草茫茫低压的暗云忧郁的森林都象征着给这块土地和人民带来灾难不幸与悲哀的各种恶势力呼啸着干燥的风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意言其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且已是漫长历史了最后一句表达祖国人民及其一切与诗人我的关系他们魂牵梦绕似的与我连在一起实际上是说诗人不法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牵挂担忧与关切之情 4 此诗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写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但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二者都选择了众多的意象组成意象群象征祖国的命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择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等意象和意象群来代表祖国不同阶段的历史《赞美》则用乌鸦的声音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埋藏的年代等看似祖国大地上的实景隐喻着民族命运的衰败不

5 / 21

祥和诗人对民族生存环境险恶的认知尤其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的具象进行准确的提炼使之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定格比如塑造了一个具体的农民的形象 六我的世界观 1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是社会进步上都是非常伟大的请结合他这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确实伟大 2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因此对别人尽力有所报偿你觉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是否有得也有失得到的是主要的失去的微不足道 3自然科学家关心政治也以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对科学研究有无副作用是否浪费精力和时间文要学点理理要学点文这能有什么益处文理能够渗透互补么能 七张忠丞传后叙 1.为什么说本文在艺术上议论与叙事并重试加以分析说明 本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

提供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展开 2具体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主要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

6 / 21

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3.解释下列句子中染红的词语 1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拉 2 翰以文章自名自负 3 疑畏死辞服于贼言辞软弱不坚 4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评说 5 不能通知二父志明白了解 6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神色不变安详 7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比并逆乱安史叛军 8 此矢所以志也标志 9 因乱抽他帙以试书套此处指书本 10 嵩将诣州讼理 诣到讼理诉讼 八我有一个梦想 1 从内容与情绪两个角度分析这篇演讲词的层次结构 这篇演讲词从内容上可分成两大部分

一116自然段叙述美国社会黑人的现状以及渴望改变现状的决心和意志 二1733自然段描述渴望实现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金博士用一连串的排比句鼓舞与会者鼓动起全场的热烈气氛又通过在大段的热情激烈的话语之间适度穿插但是对于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一类内容调节演讲的节奏使得演讲者与听众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顶峰 2 谈谈你对非暴力抗争观念的看法 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用演讲的语气诵读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到篇末的部分 九魏公子列传 1 信陵君既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你以为他的性格魅力何在司马迁是怎样刻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 信陵君的性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

7 / 21

勇精神这两大方面司马迁长于刻画历史人物在本文中他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信陵君的性格特征 2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刭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风尚道理观念来看在当时守信用践诺言是人们行动的规范这样士为知己者死忠于知己不失信不背约以死报知遇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他提出的以死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这就将会被认为是不知己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他决不能劝阻轻生死重信诺的侯嬴以死报知己的行动相反他还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和坚定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3 侯嬴朱亥如姬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壮举中的三个有功之人作品都写得呼之欲出作者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对侯嬴作者采用详写的方法除去以行动表现他的性格特征外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如他关于窃符救赵的主张关于夺晋鄙军的计谋突出表现了他忠于知己的性格特征对朱亥文章是借侯生之口提到的除了试探公子之外与下文有关朱亥情节的多次叙述相照应

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