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课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课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a21c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d

西南至东北依次分布着中山、低山、丘陵,在山丘之间排列着面积不等的河谷盆地。

本项目所在在地址地质构造稳定、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

气候特征

洛龙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大风;春季暖和、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区内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13.2℃.区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压1000.6hPa.区域内自然条件对工程总体影响不大,年降水量在600——650mm左右,近年来平均降水量625.8mm,各月降水以7月最多,1元月最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年最大降水量1047.3mm,年最少降水量355.0mm;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

水文特征

洛阳境内干、支河流及较大沟、涧、溪2.7万余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较大支流34条,分属于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从河流水系分区看,伊、洛河区域的水资源量为19.6亿m3,占全市水资源量的70%,且大部分在上游山区,洛河宜阳以下和伊河龙门以下地区只占10.9%。从用水角度看,主要用水集中在伊河、洛河中下游地区。全市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为26.27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16.79亿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计算中的重复量14.97亿m3,水资源总量为28.09亿m3,人均水资源总量为456m3。洛阳市区地表水主要有

四河二渠,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中州渠和大明渠。其中涧河及缠河为洛阳市工业及生活污水的主要纳污河流。涧河从西向东方向约6 km汇入洛河,缠河向东南穿市区而过,在市区南汇入洛河。洛河从西南向北流经约37km后在偃师市与伊河交汇成伊洛河,伊洛河向东北流经约28km后在巩义市境内入黄河。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兰田县的终南山,全长447km,流域面积12840km2,其中在洛阳境内长度178km,流域面积5298.2km2,占洛阳市总面积的35%,年平均径流量21.8亿m3,其中洛阳境内产生的年均径流量7.35亿m3,占全市地表水年均径流量的25.4%。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水支流之一,也是洛阳市境内重要的河流之一。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水,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36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二、社会环境概况

行政区划

洛阳市现辖8县1市6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回族区、吉利区、洛龙区),194个乡镇(办事处)。洛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有汉、回、满、蒙古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总人口638.39万人,市区人口174.07万人。

本项目场址所在的洛龙区,洛龙区位于洛阳新区核心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洛龙区面积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2万人,现辖9个街道、6个镇:安乐路街道办事处、龙门石窟街道办事处、龙门街道办事处、关林街道办事处、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辛店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科技园街道办事处、镇北路街道办事处、丰李镇、诸葛镇、李村镇、白马寺镇、安乐镇、李楼镇。

经济结构

纵观洛阳市的产业结构演变情况,在这10多年的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性特征较为明显.呈现为工业经济壮大,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平稳快速发展,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近来洛阳市要积极鼓励支柱行业企业增强技术研发能力.依靠先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转换。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洛阳市整合第三产业发展资源,在促进旅游、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租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体系,以提高洛阳市经济整体的增长质量。

工业

洛阳市是我国能源、重工业、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城

镇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城市。目前有工业门类36个,已形成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2010年生产总值23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2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737.4亿元,增长9.1%。

洛龙区依托洛阳雄厚的工业和科研基础,工业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近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轻纺、机械加工、化工等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和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PM10:日平均浓度0.15mg/Nm3;TSP:日平均浓度0.30mg/Nm3; SO2:日平均浓度0.15mg/Nm3,小时平均浓度0.50mg/Nm3; NO2:日平均浓度0.12mg/Nm3,小时平均浓度0.24mg/Nm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类及4a类标准: 1类:昼间:55dB(A) 夜间:45dB(A) 4a类:昼间:70dB(A) 夜间:55dB(A)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pH:6-9,COD≤20mg/L,氨氮≤1.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