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bd836648d7c1c708a145dc

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 4 )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 (In Balance-Sheet and Off Balance-Sheet Management) 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为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管,同时也为了规范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同等运作的需要, 1987 年 12 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著名的《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一是通过协调统一各国对银行资本、 风险评估及资本充足率标准的界定,促使世界金融稳定;二是将银行的资本要求同其活动的风险,包括表外业务的风险系统地联系起来。 《巴塞尔协议》的通过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第九章 中央银行制度答案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C 2、D 3、C 4、A 5、C 6、BC 7、ABC 8、ABCD 9、A

二、判断题(在下列题目中,你认为是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7、× 8、√

三、名词解释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只设一家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履行全部的中央银行职能。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指政府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设立中央银行机构,按规定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

准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设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一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在国家权力机构或政府的指导下,根据国家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对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银行券和货币的发行以及货币量的控制客观上要求由统一的机构来实施,以保证币值的稳定。(2)银行数量的急速扩张,使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复杂,票据的清算和交换必须要有权威的、统一的清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3)银行业的高负债经营导致的高风险性,使银行在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流动性风险时,需要有权威的机构对银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和资金支持。

2、性质:是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构或国家机关。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从事宏观金融活动管理的银行。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的出现。(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出现。(3)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地位的需要。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独立性和操作独立性两个方

面,尽管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都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包括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能允许任何形式的多头发行;货币发行应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而不能搞财政发行,以保证货币发行权真正掌握在中央银行的手中。(2)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时和政府发生分歧,政府应充分尊重中央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意见,尽可能采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问题。(3)独立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市场。

第十、十一章 货币政策及其操作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C ;6、B; 7、B ;8、A ;9、B ;10、C ;11、A ;12、A; 13、BCD ;14、ABCD ;15、ABCD ;16、BC ;17、ABCD ;18、BCD; 19、AD; 20、BCDE ;21、BD; 22、ABE ;23、ABCE ;24ABCDE

二、判断题

1、× 2、×3、√4、×5、√ 6、× 7、×8、×9、√10、× 11、√ 12、× 13、×14、×15、√

三、名词解释

1、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2、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3、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

4、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证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

5、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7、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8、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9、中央银行通过情况通报、书面文件、指示及与负责人面谈意向等方法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

10、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 , 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再贷款。

11、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 12、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

13、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 14、指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15、指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从而造成的失业。 16、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四、简述题: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2、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等。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4、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达到其预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

(1)稳定物价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2)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6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 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2)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

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和传导机制有着不同的特点,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大约在 2 ~ 3 个月后作用最为显著。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若时滞短,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效应较快的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若时滞长,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比如两年后产生,而在这两年内,经济形势会发生很多变化,那就更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是否实现。 7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 M → i → I → Y 。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 M → Y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8 、从逻辑上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四种搭配模式: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双紧、双松、紧财政松信贷和松财政紧信贷。双紧的搭配一般适用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以致影响到经济稳定政党运转所采用策配合措施。双松的搭配方式则主要适用于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经济转入严重萧条的善,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常常是在经济大危机和大萧条之后采用的配合方式。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的配合方式。财政政策松,而货币政策紧的配合模式则是许多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第十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流动性陷阱:由凯恩斯提出,即货币供给大量增加,使利率降到某一低限后,货币需求会变得无限大。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称为流动性陷阱。

简单规则: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因此,要医治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给始终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政策,被称为简单规则。 恒久性收入:由弗里德曼提出,即一个人一生中或较长时间的平均收入水平。这种收入具有高度稳定性,他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因此货币需求从长期来看也是稳定的。

二、选择题

1、ABC;2、B;3、D;4、C;5、B;6、D;7、C;8、ABC;9、C;10、ABD;11、ABC ;12、D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