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c98cb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28

《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略读方法与虚构艺术初探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单元“单元提示”,速读课文,用笔圈出能体现单元学习内容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生:略读。

师:你一下子就圈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生:中华美德。 (接下来学生沉默。) 师:中华美德后面还有…… 生齐说: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又是沉默

师:第2段除了略读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关键词吗? 生: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师:你太棒了,在第一行略读和你所说的内容之间有那么一大段文字,你都能将它们跳过,然后筛选到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信息。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1. “略读”;

2. “中华美德和对美德的呼唤”; 3. “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二、略读

(一)第一次略读,学习略读方法。

刚才同学说到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板书:略读),那么对于“略读”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粗略的读。

生:快速的读。 生:读个大概。 (屏显)

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

师:请同学们朗读一遍。

其实略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他所要达到的效果是粗知文章大意。在阅读过程中只需观其大略。它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

现在让我们用略读的方法去学习《驿路梨花》,并思考:文章中涉及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在略读的初始阶段,一般的略读速度是每分钟400字,这篇文章有2000字左右,你可以自己计时,我统一设定三分钟。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开始阅读。 略读提示:

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可以扫读;

根据略读重点,筛选信息。跟略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 (学生阅读,老师巡视。在略读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圈点,勾画,批注。有些学生在一分钟时就已经把书翻完了。两分钟多时,看到有更多的同学把书读完了。于是老师走上讲台,提前结束了计时。)

师:现在是2分43秒,

我看已经有很多同学读完了。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大半的同学举手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合上。

略读完你发现文章中涉及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生:有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还有作者和老于在小茅屋里住了一晚。 师:书中提到的是作者和老于吗? 生:不是,书中说的是我和老余。

师:好,请继续说。(此处老师特意没有说出小说中的我和作者的关系,留待后面介绍小说的特点时准备再点出。)

生:还有哈尼小姑娘,来照顾小茅屋,梨花也来照管小茅屋。 生:还有瑶族老人来给小茅屋送粮食。

师:通过略读,我们理清了文章中的人物和小茅屋的关系,现在我想进行一下采访。

我想采访一下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你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这些信息的?

生:不相关的地方就大概看一眼,主要找一下人物和小茅屋。 师:就是说和略读重点不相关的地方,我们可以略读或者是不读。那这篇文章中,哪些可以略读呢?

生:景物,对话 生:心里感受 生:议论抒情的句子

师:对,和略读重点不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跳过,这样从头到尾读一遍,粗知文章大意之后,再用一两分钟时间略读与略读重点有直接关系的内容。比如文中反复出现的人,小茅屋等。

(屏显)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不能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遇到不懂

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个部分。不打断阅读思路,高度集中注意力,是提高略读效率的关键。

(二)再次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略读课文,把各个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连缀在一起,来简洁地复述课文。

生:解放军建了一座小茅屋。 师:请你按照文章的顺序来复述。

生:我和老于借住在小茅屋。瑶族老人来为小茅屋送粮食,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瑶族老人说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天我们看到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她们说是解放军建造了这座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的精神感动,常常来照顾小茅屋。

三、虚构

(一)什么是虚构

师: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吗?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屏显出示原材料)

1. 1950年春,我随同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入云南后,为了建设边疆,几十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战斗。那时候,行走在这些横断山脉的莽野深山里,很是艰苦;山高路险,经常是几十里路难见人烟,而觅食的野兽却时常在附近山林间出没;我们不仅要背上背包,还要背上枪支。夜里经常找不到村寨,只得露宿于山林间。

2. 横亘于怒江以南长达600余公里、高3780米的高黎贡山,是滇西方向从内地去往中缅边境必须跨越的大山。山野辽阔,在大山两侧的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