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54cf89bed5b9f3f90f1cd2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

1、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公开市场

货币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再贷款、信贷政策、公开市场 2、作用原理与特征 存款准备金政策: (1)作用原理

①根据货币供给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

②当中央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增加;调高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增加;

③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 (2)特征

①威力巨大,不能作为日常政策操作工具。

②对超额准备金很低的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进一步降低银行可运用资金,

引起流动性危机;对于超额准备金很高的银行作用有限。

③频繁调整会扰乱银行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④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息收益很低,降低商业银行竞争力。还会出现

成本转嫁,造成利率扭曲。

再贴现再贷款: (1)作用原理

①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

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控制再贴现贷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 ③通过控制再贴现利率,影响基准利率。

④通过限定再贴现票据种类,影响信贷结构。 ⑤再贷款主要影响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

⑥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2)特征

①信贷职能,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达到信贷结构的优化;

②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

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③谨慎性工具,如果调节过于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公众做出频繁的反应或无所适从; ④缺乏主动性,中央银行出于被动地位,因为商业银行是否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处

于商业银行的行为,而商业银行具有多种获得资金的渠道,商业银行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这样会降低再贴现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公开市场操作 (1)作用原理

①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与市场交易对手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②公开市场业务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主要影响基础货币和国债收益率。

>通过外汇操作控制基础货币,当外汇占款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会使基础货币增加。

>通过人民币操作,如债券交易来操作基础货币和基准利率,具体工具有正回购、逆回购、现券买断、现券卖断。正回购是为了回收基础货币,央行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央行在未来按协商价格重新购回债券。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央行的债券减少,这样会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从而达到回收基础货币的目的。逆回购与之相反,而现券买断与卖断是永久性操作。 >通过央行票据达到操作基础货币和基准利率的目的,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央行票据,这样可以减少基础货币,同时也会影响债券收益率。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是用来操作基础货币的,通过利率招标(隔夜)工具来进行。 >国库现金管理也可调节基础货币,比如把部分国库现金存入商业银行,作为定期存款,这样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又提高了国库现金的收益率。 (2)特征

优点:①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只要条件

具备,中央银行就能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而无需考虑商业银行的配合行为。

②具有灵活性,可进行连续、经常及试探性操作,易于逆转。如买卖债券的规模可大可小,买卖债券的时间、对象、债券的种类、交易方式等都可以选择,这样既可以大幅度调节货币供应量又可以进行微调,还可以及时挽救先前买卖决策的失误,同时,也不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哪有产生巨大振动。

③具有精巧性和准确定,可以把握交易规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哪一种政府债券,购买多少,均由中央银行决定,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额以及拥有的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供应量。 ④操作迅速,时效性强。 ⑤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

局限性:①依赖于资本市场发育水平,国内金融市场机制需要完善或比较完善。 ②施行效果受到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制约。

③对中央银行准备金预测水平和操作技术有更高的要求。金融市场上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较为丰富和适当。

信贷政策

(1)作用原理:

①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来操作基础货币,会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动性。比如,规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信贷的首付款比例、证券质押贷款比例等等;

②可以调控信贷结构,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

③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体现扶优限劣原则。 利率政策

①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②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政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具体的利率工具有央行基准利率(会影响市场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可以调节市场

利率),以及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可以调节利率期限和风险结构)。 汇率政策

①汇率政策中最主要的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的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价格、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②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水平、生产和产品多样化、贸易冲击脆弱性、政治稳定性、经济规模或GDP大小、资本流动、失业率或通胀诱因以及外币定值债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