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 政治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 政治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5cee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1

解析: 中华文化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说法过于夸大,A项不选;“传递中国的和平理念,表达国家意志和价值诉求”体现了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D项正确;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民族精神是民族自立的精神基石,B、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26.

答案: ①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有利于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各族人民向劳模学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 劳模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可以借用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来回答,从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等角度对其展开具体论述。注意回答时要适时引入劳模精神。 【考点定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特别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27.

答案: ①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记》对坎儿井的记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对坎儿井的不同称呼反映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解析: 审设问可知,“我们的中华文化”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字和史书典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文学艺术独树一帜、古代科技独领风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然后分析解读材枓,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调用与之相符合的原理组织答案。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典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汉语称为“坎儿井”,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

文化呈现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考点定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8.

答案: ①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②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关系。

③增强“三个自信”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④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肓民族精神的。“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肓中华民族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体现了正确处理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体现了把弘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考点定位】弘扬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考生在备考时,要掌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此外,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形式有很多,如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都可以作为主观题的答案要点。

高考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侧重对其措施的准确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但是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是错误的。二者并不矛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外来文化亦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