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一 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一 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b6b2076bd97f192279e9d9

⑵ 创分部取穴法,并厘定了针灸俞穴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 ⑶ 总结了针灸学理论,提出了一套操作手法和禁忌。 2、简述李杲对脾胃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病的病理变化不外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

所谓气火失调,是指脾胃亏损可使元气与阴火间的正常关系紊乱,李杲认为正常状态下元气与阴火是对立统一的,即元气充沛可使阴火敛藏,但在脾胃亏损的病变状态下,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变成势不两立,一胜一负的关系,即元气不足不敛阴火,致使阴火上冲并反过来消耗元气,成为“元气之贼”,从而形成内伤热中证,又称气虚发热证。

所谓升降失常,是指脾胃虚损可使升清降浊的功能异常,李杲认为脾胃健运时可维持清阳浊阴的正常升降运动,但脾胃虚损时则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则中气下陷,湿浊下流,激发阴火上乘,从而促使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九窍不利、恶寒、发热等即是其例。 3、《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诸病源候论》系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又称《巢氏病源》,主撰者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体征的理论性专著,其主要成就有: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该书收载的疾病种类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其中以内科疾病占绝大多数。是对隋以前临床出现的各种疾病证候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突破前人笼统的三因致病理论,从而发现和描述新的病源,丰富了中医学的病因学说,详细且准确地描述疾病证候。书中对多种疾病的证候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为医生辨识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记载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方法,如进行人工流产、拔齿及妇科检查等。还记述了结扎血管止血,创伤异物清除等技术。反映了公元7世纪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4.外治法是如何发明的?

原始社会人兽杂处,环境险恶,人们在寻找食物及与野兽搏斗中,经常会遭到伤害,跌打损伤也是经常发生的。

他们在出现体表创伤出血时,很可能用一些随手可得的物品涂敷伤口,从而发现有些东西可

很快地止血止痛,由此认识了一些适用于敷治外伤的外用药,这便是原始的止血法。 有时伤痛比较严重,他人在受伤者身上进行按抚,以减轻其痛苦。这些动作虽然简单,但有时能起到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人们消化不良腹部不适时,用手抚摩也有一定的疗效。这些便形成了原始按摩疗法。

人们还发现一些烧石附在身体某些部位,除舒适外,还能减轻疼痛。如对因受寒引起的腹痛及关节痛有一定的疗效。这便是热熨法的起源。随着制作工具技术的进步和与疾病斗争经验的积累,原始人还逐渐学会用燧石刀切除脓肿,施行剖腹产、穿耳鼻及穿颅手术等。 5、《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为吴其浚,该书记述植物1714种,分12类,每种植物均详记形态、产地、名称、品种、性味、药用价值等,并附有插图。参考文献800多种,纠正了一些前人的错误,并补充了一些新的植物药。 六、论述题

《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意义?

强调整体观念,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内经》的整体观,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内经》明确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是强调自然对人的制约性,所以当外界条件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变化时,就会使人得病。从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中医学才提出外感六淫的病因学说。 人不仅受自然的制约,也能适应自然。如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更进一步,《内经》还提出了“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思想。这就不仅是消极适应自然,而要积极地驾驭自然。正是基于人能适应自然的认识,《内经》才合理地导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⑵ 人体自身是统一的:《内经》指出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内部脏腑,体表毫毛,五官九窍等,通过经络,互相协调地联系在一起。脏腑间有特定络属,脏腑在体内各有所主,在体表各有开窍。正因为有这种联系,所以局部可影响全身,体表就能反映内脏。根据整体观的这一原则,《内经》才说:“有诸内必形诸外”,“以表知里”。由此,才形成了中医学四

诊合参的诊断学内容。

⑶ 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内经》在形神关系方面有极为丰富的论述。一方面认为形体决定情志精神,“心藏神”、“肝藏魂”。正因为形决定神,所以脏腑有病时就会出现精神情志的变化。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有余则笑不休,心不足则悲”。另一方面,精神情志也会反作用于脏腑机能。如“怒伤肝”、“喜伤心”。再一方面,因情志之间有规律地互相作用,所以调节情志的太过或不及,就可使人从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如“喜胜忧”、“悲胜怒”等等。正是从这一整体观原则,中医学才得出了七情病因学和情志疗法。这些内容在心理卫生学和精神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⑷ 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因此,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发生有极重要的影响。《内经》对此是有认识的。如在《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中都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认识和见解。疾病的发生与社会条件是相关的,疗效也不纯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七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涪翁 2、三三医书 3、导引 4、龋 5、疾年 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寸口脉法 8、食医 9、校正医书局 10、《诸病源候论》 二、填空

1、____是西汉时期唯一见于正式记载的医学家。

2、1057年专设____,有计划的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校勘。 3、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 ____所撰的 《____》。

4、北宋初年,相继与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设立____,主管海关和税收。

5、____代医家施发撰《____》,为现存最早的诊断学专著。书中还创制____种脉象图,

以图示脉,别开生面。

6、“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出自清代医家____的____。 7、赵学敏编著了____内、外编。

8、隋唐医事制度主要建有三个系统:一是帝王服务的 ____;二是为太子服务的 ____;三是为百官医疗兼教学机构的 ____。

9、刘完素强调六气____,五志____,前者是其对____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其对____的认识。

10、1931年7月在____设立中央国医馆。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利用动物垂体激素的是( ) A. 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 B. 人工体外转胎术 C. 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 D. 外科缝合曲针 E. 人工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

2、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 )

A. 甲骨文 B.《周礼》 C.《诗经》 D.《易经》 E.《山海经》 3、除外下列哪一项,均为《刘涓子鬼遗方》的外科成就( )

A.偏重于痈疽、疮疖等皮肤疾患的证治 B.最早使用了水银软膏、膏药治疗痈疽 C.创外科“消、托、补”三大治法 D.介绍了诊断痈疽的辨脓法 E.以针烙排脓治痈疽 4、《脉经》的作者是( )

A.张机 B.王叔和 C.巢元方 D.陶弘景 E.葛洪 5.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6、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最早采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 A.《开宝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