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下中考物理试题看中考物理命题趋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从新课程下中考物理试题看中考物理命题趋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bf946925c52cc58bd6bec7

从新课程下中考物理试题看中考物理命题趋势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王金瑞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很多新的课程理念,也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来看,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实验区的中考物理试题,尽管特色各异,但都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共同特点是重视双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考查全面。考题中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物理知识多以生活为载体,做到了知识联系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重视过程与方法,表现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传达了科技发展的信息,试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充分体现考查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回顾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江西中考物理试题有着以下的命题趋势:

一、调整试卷结构,注重考查学生能力。

从2004年大面积进行新课程下的中考以后,江西省的试卷结构作了两次调整,主要目 的就是尽量减少依靠记忆和概率作答的客观性试题,增加灵活多样的主观性试题。 第一次调整是2005年,题型及占分比例: 题型 占分比例 填空题 选择题 作图或简答题 计算题 探究题 25% 26% 15% 16% 18% 试题个数 10 8 4 3 3 试题个数 10 8 5 5 试题个数 8 6 7 5 第二次是2007年,题型及占分比例是: 题型 占分比例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或计算题 实验或探究题 20% 24% 26% 30% 第三次是2010年,题型及占分比例是: 题型 占分比例 填空题 选择题 作图、简答或计算题 实验或探究题 16% 20% 32% 32% 2007年试卷调整是基于以下想法:

1.删去作图题,将计算题与简答题合为一大题,分值改为26分,简答题一般不超过2个,分值在6分以内,计算题3个,分值在20分以内,与去年基本相同。删去作图题的原因是物理学中解题的过程中大量需要以图辅助解题,作图都可以在其它类型试题中体现,不像以前大纲中有单独对作图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新课标对作图也没有那么严格,只要画出示意图,能够运用示意图解决问题即可。

删去作图题不是不考作图题,也不是不重视作图题,大家都知道物理学解决各种问题作图是很重要的,只是在题型上取消,实际考试中都融入到其它题型之中,作图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2.将实验题重新纳入考试题型中,与探究题合为一个大题,分值为30分。实验题型再次列为单独的题型考查,是因为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要求

今年对探究实验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20个,内容和要求都有所提高,具体增加和变更的是:

(1)将原来的“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改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改为“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

(2)删去“探究碘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增加“探究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探究欧姆定律”

3.实验试题会在试题中占有两个小题,分值大概在10分左右,所谓的实验试题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的设计与实验过程。

2010年试卷结构的变动是基于:

1.增加作图题题型,将作图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合并为第三大题,分值改为32分,作图题2个6分,简答题2个6分,计算题3个,分值20分。增加作图题主要是考虑到解决物理学中问题需要以图辅助解题,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新课标对作图也没有那么严格,只要画出示意图,能够运用示意图解决问题即可,我们对作图题赋予以新的理念,作图可以是定性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定量的图示,还可以是简图,即辅助解决物理问题。

2.将实验题与探究题合为一个大题,分值为32分。

3.减少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和分数,增加主管性试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考查 【案例一】考查研究方法的变化 【方法】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

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例题1】如图1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A、

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C 〕

【诠释】该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例子,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要控制某一变量去比较另一变量,命题者的意图不是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定义,而是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图1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中,根据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同样,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两因素有关。在各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每个量的变化都受到其它几个量的制约。 为了比较压强的大小,我们常采用控制压力因素不变,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且压强的大小跟受力面积成反比。若控制受力面积因素不变,比较压力大小,则压强跟压力成正比。液体内部压强,控制液体密度因素不变,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

大,且成正比;控制液体深度因素不变,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例题2】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液体 深度橡皮膜 压强计 号 1 2 3 4 5 6 盐水 水 (cm) 4 4 4 8 12 12 方向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mm) 116 116 116 97 80 70 152 152 152 171 188 198 36 36 36 74 108 128 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 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3、4、5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诠释】本题“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即:要得到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和密度不变,只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密度不变,只改变深度,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不变,只改变密度。

【例题3】(08年 山东泰安)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例如:①用合力表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②用磁感线描述磁场;③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④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并联的两个电阻⑤借助水压学习电压。上述方法属于“等效替代法”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⑤ C.②和③ D.①和④

【诠释】本题给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让你从中判断出这些研究成果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从这些研究中你有得到了那些启示,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探索知识的乐趣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方法】图像法

采用数学图像的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温度--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到的图像有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

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还涉及到通过温度--时间图像考查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的问题,通过路程--时间图像考查有关速度的问题,通过功--时间的图像考查有关功率的问题,通过电压--电流图像考查有关电阻、电功率的问题等.

【例题4】如图2(A)所示是小明同学研究萘熔化时的实验装置图,图2(B)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熔化――凝固曲线.请

图2 回答:

(1)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应撤去装置图中的 .

(2)根据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萘是 ;②萘的熔点是 ;萘的熔 它的凝固点;③熔化过程用了 时间,凝固过程用了 时间;④熔化、凝固过程分

别 热、 热,但温度 .

(3)在该实验中,小明同学把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例题5】(08年 江西)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时间 温度/℃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4 15 18 22 24 26 25 28 28 27.5 27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绘出的图像预测6月17日下午 13:30的大致温度 .

【诠释】利用图像表格处理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图像能够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展现出来,能够减少复杂的数学运算,而且较

直观的把要解决的问题凸现出来,以上两题就是

图3 总结出该种

一个很好的例子,前者能够通过图像反映出物体在状态变化时他的吸放热过程,物质的基本性质,后者通过直方图的形式很好的反映了一天气温的变化,同时通过运用这个直方图能够对未来的天气进行简单预测。

【模型法】

为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像、鲜明、突出事物间的主要矛盾,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物理模型. 把研究对象模型化,如对有形物体舍去它的形状、大小、移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特性,用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就是“质点”模型.类似的还有点光源、轻质弹簧、薄透镜等,面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对象,则建立结构模式模型,如将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而变的具体、直观、形像.类似的还有磁感线、力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模型等.

把物理过程模型化:把研究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排除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就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单一的物理运动.

把物理条件模型化: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次要因素,突出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建立的物理模型成为条件模型.如没有摩擦力的光滑平面,不计重力的轻质杠杆,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等.

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如4所示中哪个图最相似?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为

图4

核式结构.在这些图中与核式结构最相似的是太阳系.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例题6】(05年 江西)我们学过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后,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图5所示,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