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遵义专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dadc5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9

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问题1 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其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2 从上面的图形中你有什么感受?在实际生活中,你能找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应用的例子么?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全等形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1填空: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合作探究

思考1 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思考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说明】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引导全体学生操作并画图,从中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利用三角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不变性,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直观感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

1 / 3

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猜测并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基本三角形变换出各种图形,然后观察对应边、角的变化,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知识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2“思考”及之后一段话,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合作探究

1.已知:如图所示,Rt△EBC中,∠EBC=90°,∠E=35°.以B为中心,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求∠ADB的度数.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

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 解:∵Rt△EBC中,∠EBC=90°,∠E=35°, ∴∠ECB=55°.

∵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 ∴△ABD≌△EBC.

∴∠ADB=∠ECB=55°.

2.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

1

解:∵△ABC≌△ADE,∴∠DAE=∠BAC=(∠EAB-∠FAC)=55°,∴∠DFB=∠FAB+∠B

2=∠FAC+∠CAB+∠B=10°+55°+25°=90°,∴∠DGB=90°-∠D=65°.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全等形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1.如图,若△ABC≌△EBD,且BD=4cm,∠D=60°,则∠ACE=120°,BC=4cm.

2 / 3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30°.

3.如图所示,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试说明: (1)BD=DE+CE;

(2)△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 解:(1)∵△BAD≌△ACE, ∴BD=AE,AD=CE. ∵AE=AD+DE, ∴AE=CE+DE, ∴BD=CE+DE.

(2)当∠ADB=90°时,BD∥CE. 理由:∵△BAD≌△ACE,

∴∠CED=∠ADB=90°.又∵∠ADB+∠BDE=180°, ∴∠BDE=∠CED=90°.∴BD∥CE.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困惑? 2.改进方法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