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0fa40e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c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

第1卷(选择题)

手机定位信息大数据可用于研究区域内的人口分布及变化,下图为北京市部分街道(乡)的常住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入户调查方式相比,利用手机定位信息进行人口调查 A. 获取数据的成本高 C. 所得数据时效性强

2. 据图推测,图中各区域中新增住房需求最大的是 A. 甲街道

B. 乙街道

C. 丙街道

D. 丁街道

B. 汇总数据的速度慢 D. 收集数据的难度大

3. 甲街道人口增长速度比丙街道慢的原因是其 A. 面积大,人口合理容量大 C. 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运用等相关知识 【1题详解】

与传统的入户调查相比,利用手机定位信息进行人口调查速度快,所获得的数据时效性强,C选项正确,选项B错误;传统入户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获取数据成本更高,A选项错误;传统入户调查受到各种因素(如人户分离,户主拒绝普查等)的影响,收集数据的难度更大,D选项错误。 【2题详解】

新增住房需求主要观察图中各街道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丁街道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故

1

B. 基础设施完善,住宅价格高 D. 距市中心近,交通通达度好

新增住房需求量最大,D正确,ABC错误。 【3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甲街道位于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丙街道位于五环路以外,相对于丙街道来说,甲街道基础设施完善,住宅价格高,因此常住人口较少,且增长速度缓慢,B正确;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与面积大小关系不大,且甲靠近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A错误;甲地距离市中心更近,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但设问的问题是甲地常住人口的增速为何较丙地慢,即为何人们在甲处买房定居的增速较慢,主要原因还是甲地由于区位优势明显,主要为商业区,且甲处的住房价格太高,丙地住房价格相对较低导致,CD错误。

【点睛】地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租较高,往往是商业区的集中分布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时间段,

A.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

B. 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减少 C. 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 D. 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5. 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影响有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农业总产值下降 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④就业压力提升 A. ①③

【答案】4. D 5.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4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1961年到1971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A错误;农村人口数=总人口数×(1-城镇化率),由图可以计算出1951年和2015年印度农村人口分别约为3.28亿和8.28亿,所以印度农村人口并没有因为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减少,B错误;城镇化的速度主要看城镇化率曲线的斜率(曲线的坡度),由图可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并非一直高于印度,C错误;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城镇化率,图中时间段内,中国和印度总人口数之差呈减小趋势,但城镇化率之差呈增大趋势,所以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D正确。 【5题详解】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①正确;城镇化导致农田土地面积减少,但农业的总产值不一定下降(如科技水平的提高导致单产提高),②错误;农田减少,城市建设土地增多,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③正确;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减少,④错误,所以 A正确。

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1980-2010年期间,我国

A. 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快于北移 B. 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约150千米 C. 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 D.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于南方地区 7. 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位于 A. 华北平原 C. 两广丘陵

B. 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8. 造成图示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有 A.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B. 川、渝山区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 C. 黑、吉调整耕作制度,增加水稻熟制 D. 闽、粤市场广阔,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9.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东北平原水稻生产 A.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年产量高 C.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6. C 7. D 8. B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通过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考察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6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到2010年期间,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慢于北移速度,选项A错误;图中比例尺可以理解为:图中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km,由此可以看出,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的距离约为222km,B错误;水稻集中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所以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C正确;在图示期间,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重心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北方更大,D错误。 【7题详解】

B. 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D. 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小

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重心在30°N至31°N之间,114°E至115°E之间,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 【8题详解】

图示期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重心大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表明我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比重下降,可能原因是川渝山区为了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水稻面积及总产量减少导致,B正确;图中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重心的变动与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关系不大,A错误;耕作制度由热量条件决定,不易受人为改变,C错误;广东地区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水稻种植规模减小,D错误。 【9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但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市场广阔,B正确,A、C、D错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