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婚姻家庭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11b244ba1aa8114531d908

第一章 职业道德的复习重点

1、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员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p1)

2、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大领域(p2)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p2)

4、道德内涵:(1) 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2)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3)道德不是有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思想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p3) 5、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p3)

6、职业道德的特点:一、鲜明的行业性二、适用的有限性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四、严格的纪律性五、相对继承性六、利益相关性(p4-5)

7、职业道德的导向作用表现在:(1)坚持正确的企业理想,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2) 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集中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引导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确保从业人员的岗位活动不出偏差。(p6)

8、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体现在以下3方面:(1)通过企业目标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凝聚力(2)不断调整单位内部利益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3) 增强威慑力,防止投机、越轨心理,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不良行为(p6)

9、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 、规范功能、整合功能 、激励功能(p6)

10、职业道德具有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作用。激励功能课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通过树立榜样、先进典型,对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感召力;三 通过考评进行奖惩,从而在从业人员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激励员工产生自豪感、认同感和成就感(p7)

11、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包括了6个方面的内容(p7)

12、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包括:(1)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2) 有利于完善从业者的人格(p7)

13、婚姻家庭咨询师一定要做到“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坚持城市守信,禁止滥用信用;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这不仅关系到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品质,更关系到求助者的心理安全乃至生命安全(p8)

1

14、《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p8)

15、婚姻家庭咨询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注意保护求助者的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绝不允许实施下列行为(1)对求助者夫妻性生活进行不必要的调查、公布(2)将求助者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3)泄露求助者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4) 收集求助者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p10)

16、在语言上很多服务行业都推出了“您好”“欢迎光临”“谢谢”“再见”“欢迎下次再来”(p11) 17、对于婚姻家庭咨询师来说,工作场合一点要做到以下哪几个方面:(1)着装整洁大方,可以穿西装,可以穿休闲装,但不要穿奇装异服。(2)在语言上,要礼貌、客气、周到、声音不要过大。(3)不可与求助者发生正面冲突。 (p11)

18、“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p12)

19、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要求; 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 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 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

第二章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复习要点

1、婚姻的定义: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第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第二:婚姻是以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第三: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p15识记) 2、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家庭的概念识记p15)

3、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包括:第一、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第二: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第三:教育的功能。(p16)

4、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婚姻家庭是婚姻家庭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的;第二:婚姻家庭的起源、性质以及婚姻家庭形态的演进过程,只有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才能找到答案;第三:从婚姻家庭产生之时直至今日,人类从生理学、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或根本性的变异;第四: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通过生育而形成的血缘联系都是婚姻家庭的基础。(p16)

5、依照广义的学说,婚姻家庭制度可分为群婚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对偶婚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依照狭义的的学说,婚姻家庭制度可分为:奴隶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封建制的婚姻家庭制度、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p18)

6、对婚姻家庭狭义的理解为:婚姻家庭是指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p18)

2

7、最早出现的婚姻形态是群婚制。即使对婚姻作广义的解释,人类的婚姻制度也是以群婚制为发端的。(p19).

8、包办婚姻是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最重要的特征,它剥夺了人们婚姻自由的权利。(p26小字) 9、关于夫妻的生前离异,封建时代依法律的规定主要有3种形式:出妻、和离、义绝。(p29) 10、建立在封建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婚姻家庭制度的特征: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破血阶级的多妻制、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p26) 11、我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50年颁布的。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问世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p34)

12、我国第二部《婚姻法》是1980年通过、颁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部《婚姻法》。

13、1980年《婚姻法》与1950年《婚姻法》对照,1980年《婚姻法》对扩大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表现在:第一:1980年《婚姻法》将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也列入了法律调整的范围;第二、在夫妻人身关系方面,1980年《婚姻法》将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双方的共同义务;第三:在夫妻财产制、抚养、赡养、收养和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等问题上,新法的规定也比原法更具体;第四:还增加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保护等具有亲权性质的规定。(p37)

14、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第一: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第三: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第四: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第五: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第六: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p40)

15、婚姻自由程度提高,表现在:婚姻自主成为主流、离婚自由被社会认可(离婚自由、结婚自由)。(p40) 16、离婚者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离婚后,即面临抚养年幼子女的问题,或者对子女的探视受到阻碍;离婚后通常容易引起住房方面的困难;有再婚愿望者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离婚往往导致女性经济状况恶化,离婚妇女的生活水平普遍比离婚前要低得多等。(p45)

17、国际上用来衡量婚姻生活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幸福感、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婚姻关系的弹性、夫妻互动的难易程度及婚内性交流的欢愉程度。

18、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婚姻质量有待提高;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独生子女问题。

第三章 性别平等理论复习重点

1、所谓社会性别,通常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p49)

2、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社会地位并不是由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与社会文化紧

3

密相关的(p50)

3、社会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p50)

4、社会性别差距是指社会任何领域内,在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工资报酬和福利等方面,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p51)

5、社会性别平等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p51)

6、社会性别的形成与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有关,影响包括:(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p52)

7、产假给予女职工与男职工不同的待遇,体现了社会性别公正(p52)

8、社会性别公正是指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需求给予公平待遇,包括同等待遇或在权利、福利、义务和机遇等方面呗视为平等但表面上有所不同的待遇。(p52)

9、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p55)

10、社会性别主流化,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p55)

11、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p56)

12、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大意义:(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2)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径(3)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4)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p57)

13、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保障:(1)社会性别主流化充分尊重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