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年高三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7b8d1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7

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 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6分)

宿江边阁

【注】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3分)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静水流深老师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4. 本词上阕所写音乐变化倏忽、千回百转。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音乐变化的特点,并依次填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3分

乐声初发, _______________;转而骤然突变,___________继而由刚转柔,____________ 15.明代卓人月静水流深老师《古今词统》中评价本词描写的音乐“可以目听”。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特色。(6分)

16.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7分)

【房山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

《新城道中》(其二)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宋仁宗熙宁四年辛亥(公元1071年)苏轼任监官告院。御史以杂事诬奏苏轼过失,轼不自辩,乞外任避之。四月,

9

除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此诗写于1073年春天,诗人出巡察所领各属县。②散材:语出《庄子?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lì)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③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④耦(ǒu)耕,指二人并耕。此处暗用《论语》中孔子令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扣题,用笔简洁,既概括写出作者山行之思,又勾画出诗人山行之态。 B.颔联以“散材”“疲马”自况,写出自己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未来仕途的担心。 C.颈联话题一转,既写出春雨后茶农的喜悦,又表明自己作为父母官之清贫。 D.尾联中的“歧路”一语双关,明写山行迷路的事实,暗中透露出归隐之意。

15.“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一联,于叙述描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

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李白《子夜吴歌·秋 歌》) B.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杜甫《羌村》) C.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D.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白居易《杜陵叟》)

16.古人评论此诗的艺术特色时说:“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

的理解,结合第二联或第四联作简要阐述。(6分)

【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3分)D

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3分)C

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 :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 15.(3分)D 16.(6分)评分标准: 合理的逻辑联系(2分)。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分),二者能形成

【石景山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0

14.D 15.C 16.答案示例:

先写深秋季节,满目荒寒,萧萦秋景使客居异乡的词人增添了无限愁思;再写词人力图振作而呼酒登楼,眼前壮美的江山画卷、汹涌的波涛使他豪情勃发,意欲有所作为;但现实的阻力如冷风寒霜一般压抑着作者的报国之志。眼见山河破碎,自己白发憔悴,如今仍是报国无路,深感无奈;只好与江月沙鸥为伴,将平生抱负寄托于浪迹江湖的归隐生活。全词情感由抑而扬,由扬而抑,貌似旷达,实则包含着深沉的隐痛,读来令人唏嘘。

【西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答案】B 15.(3分)【答案】C 16.(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

《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1)。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1)。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1),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1),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1)。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1)。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 (3分)C【不懊恼,而是留恋眷恋】 15. (3分)A 16.(6分)答案示例:

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

【评分标准:点明具体手法1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 【朝阳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 15.(3分)C

16.(6分)相同点:都描写了秋天叶子凋落的景象,抒发了时令之悲,年华之伤。

不同点:杜诗“高风下木叶”一句描写的是在猛烈秋风席卷下,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突出了环境的肃杀,诗人由此联想到时局动荡,更加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而李诗“天秋木叶下”一句写的是秋天到来,树叶应时飘落的场景,表现了环境的凄清,侧重抒写对万物凋零的感伤。 【评分参考】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西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答案】B

11

15.(3分)【答案】C 16.(6分)【答案示例】

①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1分)②《谒文山祠》尾联借“西湖树”朝南生长之景(1分),暗示了文天祥顾念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2分)。③文天祥诗借“磁针石”“指南”的特性(1分),暗示了自己心系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1分)。(如回答抒情方式不同,自圆其说亦可)

【昌平二模】15.(3分)B(为实景,非幻想) 16.(3分)C

17.(6分)【参考答案】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2分)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4分)

【丰台二模】14. (3分)C【“素”不宜简单地解作“平素”,颈联表达的是无人理解之意】

15. (3分)D【此项有对菊花的具体描写】 16.(6分)答案示例:

两首诗虽然都用了“陶令”的典故,但表意有异。1林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2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

【评分标准:每一个方面3分(点明用典意图1分,结合诗歌内容作合理分析2分);两个方面,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 15.(3分)D 16.(6分)答案示例:

异:《即事》“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写诗人处在逃亡危难之中,处境窘困(1分)。“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则表达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崇高爱国精神(1分)。而杜诗“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写互相追逐的鹳鹤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喧嚣,以此表现战乱中人民的疾苦(1分)。“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自己虽然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但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1分)。

同:两首诗都用在潦倒艰难的处境下仍然关心国事来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

【海淀二模】14.(3分)示例:轻柔哀怨 高亢激昂 缥缈悠远(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评分要点:理解“目听”的意思(2分),结合、理解诗句合理(2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

12

16.(4分)苏轼被变化多端、起伏抑扬的琵琶曲触动(1分),心生对人世沉浮的慨叹(1分);白居易为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所打动(1分),感伤于琵琶女天涯沦落的遭际,心生同情与共鸣,自伤贬谪之痛(1分)。(意思对即可)

【房山二模】14. C (不是清贫,而是“长官”政治清明。) (3分) 15. C(3分)。

16.(6分)答案示例:①“铸语神来”是说苏轼这首诗文句精彩,其语言表达有如神助;(1

分)“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是说普通人能有这样的诗句,就可以在世间扬名了。(1分)②第二联中“散材”、“疲马”,运用比喻的手法,都是作者自况,(1分)“搜林斧”,比喻朝廷中的小人对自己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1分)“卷旆钲”一句写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1分)这一联形象地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1分)(或者:表明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