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觉- 东莞市先进学科组评选与展示平台 首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错 觉- 东莞市先进学科组评选与展示平台 首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8fe045c5da50e2534d7f30

错 觉

常平实验小学 梁巧玲

在小数乘法的第一节课的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生活情境导入法。 同学们,你喜欢喝的汽水是什么呢?那你知道它的价格吗?

在统计的数据中,采用了多数学生的喜欢的可乐、果粒奶优作为素材,展开了小数乘法的初步接触。

一瓶可乐2.5元,两瓶可乐多少元? 一瓶果粒奶优3.5元,两瓶果粒奶优多少元?

学生很快地回答出“两瓶可乐5元”,“两瓶果粒奶优7元”。此时,我邀请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计算过程。

不出所料,很多学生是用加法计算出来的: 2.5元+2.5元=5元 或者

2.5元=25角,25角+25角=50角=5元 或者

3元X2=6元,0.5+0.5=1元,6元-1元=5元

于是,我打铁趁热,问道“4瓶可乐多少元,4瓶果粒奶优多少元”。 尽管回答的声音很微弱,但是还是有学生比较快地回答出来了。 于是,我再一次问道“8瓶可乐多少元,8瓶果粒奶优多少元”。班里顿时静悄悄的。突然,有人说用乘法嘛。此时的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咧开嘴巴,笑了笑。

我以为真的有学生会在这时想到运用乘法,并且懂得用乘法。其实,他们不懂用乘法计算,也是情理当中。只是,刚好有人回答“用乘法”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于是,我请了那位回答的学生上讲台,分享他的计算过程。 没有想到,他到了讲台说,“我不知道”。 ??

其实,他是用了加法思维去计算,只是他的计算能力比较快。他只不过是浑水摸鱼的罢了。但是,我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要感谢他。

1

因为,他教会了我,当一名教师,不要被错觉所迷惑。因为在数学的领域里,既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有数理的沉淀。并且,二者是交集关系。 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答案的正误与否。而是思维的正误与否。答案错了,可以重来。思维错了,则越走越远。

而我,在这一次的导入中犯的错误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看做是数理的沉淀。李老师说得没错,不管学生去买几瓶汽水,都不会算错的。因为那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我们的数学课,则是应该用数理去阐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走向数理思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