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98d83d3186bceb18e8bb4c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2、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本质观 (1)神学历史观——人类社会神化

(2)唯心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精神化 (3)自然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自然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本质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1、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1)社会是一个有机体

(2)历史演绎——圣西门初步提出,孔德和斯宾塞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阐释。

(3)社会有机体的含义——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2)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1、人类交往的基本形式

(1)经济交往(2)政治交往(3)文化交往 2、社会结构的类型

(1)经济结构(2)政治结构(3)文化结构 3、人类交往的制度化就是将交往变成社会的结构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体现

1、生产力的含义——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1)劳动对象——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实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是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

(2)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者——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且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3、生产力的其他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

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力的特征——属人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1、生产关系的含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2、生产关系的内涵

(1)静态——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2)动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人类社会经历的生产关系类型(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4、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5、经济结构的功能——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的要素要通过生产关系结合;他能决定社会的其他结构,并成为其他结构的现实基础。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阶级的含义——是一个经济范畴。就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的共同体。列宁的观点(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3、阶级的本质——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4、正确区分阶级与等级、阶层

(1)等级是一个政治法律范畴,是指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集团。 (2)阶层是指同一阶级内部的层次。 5、阶级的产生过程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特定时代的市场方式的产物。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是其产生的经济前提,社会分工是其产生的基础。

(2)阶级产生的途径——据公为私;内部分化;战争掠夺。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1、政治结构的含义——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结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

2、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政权

3、我国当代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1、国家的含义——是从人群共同体中分化出来的政治共同体,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与社会职能的分化紧密相连。2、国家的起源——阶级的产生导致国家的出现;社会管理职能的分化和独立造就国家。 3、国家的特征(与氏族相比)

(1)按地域而不按血缘划分和组织居民 (2)一种特殊的权力机关的设立 (3)征收赋税

4、国家的本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5、国家的职能

(1)对内职能——政治职能(调整阶级关系);社会职能(管理公共事务)。

(2)对外职能——组织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调整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3)内外职能关系——外是内的继续和延伸,内是外的基础和后盾。 6、国家类型和形式(国体和政体)

(1)国体——即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历史上出现四种国体(奴隶制、封建制、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2)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指一定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保护自己、反对敌人的政权机关。 (3)国体和政体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 7、国家将伴随阶级的消灭而逐渐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1、文化的含义

(1)广义——指人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人化”事物。

(2)狭义——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

2、文化结构——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等社会意识的联结方式。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

3、意识与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同一的。

4、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和科学即非意识形态部分。 5、任何阶级社会中均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1)反映现存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 (2)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已被消灭和正在被消灭的旧的生产关系 (3)反映现存社会中正在成长着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 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

2、艺术的含义及其特点——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其最大特点是依靠形象的美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情、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并用美德感染力具体地影响社会生活。

3、道德的含义——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4、政治思想的含义——是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的总和。 5、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的总和。广义的政治思想包含法律思想。

6、宗教的含义——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 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8、各种文化结构构成要素的关系

(1)区别——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内容不同;对社会生活反映的形式不同;同经济结构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同。

(2)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 1、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文化结构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2)文化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文化结构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文化结构的功能

(1)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2)调控人的活动

3、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的文化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区别——广义文化相对于自然而言,狭义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明相对于野蛮而言。 (2)联系——文明是文化的升华。 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1、传统的含义——指在历史中形成并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世代代起作用的那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具有潜意识性和群属认同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3、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培养着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造成消极和落后的国民习性。

4、现代化的含义——是一个与现时代直接相关的范畴,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化、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5、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1)对立——传统不是现实; (2)统一——传统需要现代化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1、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2、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自然遗传和社会遗传的统一 3、个人成长中具有关键期(又称临界期)

(1)幼年期(2)青春期(3)更年期(4)退化期 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1、个人的含义

(1)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个人,指由自然界长期进化而产生的高级生物物种人类的单个个体。 (2)相对于群体而言的个人,指作为社会共同体中一个成员的单个的人。 2、个人的属性

(1)存在形态和生理、心理组织的完整性 (2)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持续性

(3)活动的能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

3、个人现实性的内容——素质、能力、气质、性格、知识、智慧、意志、情感、经验 4、个人的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 5、个人的能力的丰富性

6、个人的活动——游戏、学习、劳动、休闲 7、个人的气质和性格

(1)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8、无数现实的个人组成现实的社会 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1、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并非人与生俱来的属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之所为成为社会性的人,在于个人进入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