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98d83d3186bceb18e8bb4c

1、矛盾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2)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4、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两种相反的属性

(2)相互联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6、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同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促成旧事物消失新事物产生。 8、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指它的有条件性。 9、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指它的无条件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自终得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3、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1)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2)非根本矛盾是指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复杂矛盾体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非主要矛盾是指处于被支配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最后达到“融合”。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1)相互区别;(2)相互联结;(3)相互制约;(4)相互转化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个性和共性相结合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三、矛盾论与系统论 1、系统和要素

(1)系统的含义——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 (2)要素的含义——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 2、系统论与矛盾论关系 (1)相互区别

(2)相互影响——系统论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与否定

1、肯定的含义——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即确保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2、否定的含义——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它物的方面。 3、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1)相互排斥 (2)相互渗透

4、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也即扬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在内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5、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1、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事物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4、事物发展过程的实质

(1)发展的上升性或前进性。 (2)发展的周期性或曲折性。 (3)发展的回复性或回归性。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1、否定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应有之义。 2、否定性辩证法同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紧密联系。 3、过程论的含义

(1)世界上的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没有抽象的事物。 (2)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生成和灭亡,凡是产生的都是会灭亡的。

(3)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过程,是更大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 4、过程论的基本核心——存在和发展都是过程。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1、区别——自在形式为自然发展形式;自为形式为社会发展形式。

(1)发展源泉不同——自然发展是自然界各种因素自发的、盲目的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们交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不同——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社会规律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变换的过程。

(3)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不同——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交互作用实现;社会规律通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

活动实现。

(4)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自然规律更多地表现为力学规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2、联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A、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他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由适合到不合适,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科学地把握和认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A、社会发展的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3)应当准确而全面地理解“生产力标准”。

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但不是惟一标准,不能离开生产关系来片面理解生产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是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不断发展的统一。 C、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 (4)变革生产关系的物质前提的客观尺度 A、质上的新的生产力已经形成

B、量上的新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或者说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5)不科学理解和对待这一规律的后果

A、不顾生产力发展还未达到相应水平,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 B、不顾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人为地维护生产关系。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提供服务。

A、服务方向——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经济基础;同有害于自己的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以及与威胁自己生存的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作斗争。

B、服务方式——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C、服务效果——促进或阻碍。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新的上层建筑的不完善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存在许多会发生矛盾的中间环节。 (3)两者的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3、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含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凡是方向和形式上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就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不适合,就意味着它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这种服务只有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才能形成效果,否则,就会出现阻碍经

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情况,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决不会让这种不适合的情况长期存在下去的。 (2)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在两者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性的。 B、这个规律是客观的。

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1、阶级斗争的含义——是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是消灭阶级的必经途径,使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经途径。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 1、科学和技术的含义

(1)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

(2)技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趋于一体化。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双向运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成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它要素。 (2)科技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3)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5、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 (1)科技革命的发生

(2)科技革命的影响——生产方式变化;生活方式变化;思维方式变化;“双刃剑”效应。 二、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

1、社会革命的实质——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2、社会革命的基本标志——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先进阶级手里。 3、社会革命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4、改革的含义——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新举措。

5、革命和改革的不同——革命是根本性的变化,是质变;改革是局部性变化,是量变。 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 1、个人的类型——普通个人、历史人物

2、历史人物的类型——杰出的历史人物、反动的历史人物

3、伟大人物的含义——即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著名人物。 4、伟大人物的作用

(1)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 (2)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5、时势造英雄,科学对待伟大人物 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1、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

(1)从整体的历史过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活动。

(2)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来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揭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