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八年级(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bb4d5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9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B.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C.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D.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2分)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参考答案和译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B.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 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 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

参考答案:

1.①都 ②都③正在 ④遗憾

2. C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3. B.C

4. ①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②(我)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5.甲文的第二段和乙文都描写了人们田间耕作情形,生活安定、富足、和乐,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固定答案能结合此点,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译文: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19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 ④小子识之:( ) ..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4分) B.何为不去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 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 蒙乃始就学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5.请你结合文中画线句描绘一下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然后在结合内容谈谈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

2. 交错相通;通“邀”,邀请;你;记住,记下。 3. B

4. ①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5.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想象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反衬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

5.①能结合句意且加以想象,能描绘出桃花源的优美,和谐,安定,快乐即可。②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