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终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终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e8e129647d27284b735167

此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冲突。反映在文化遗存上,也表现了这种文化交错地带的多样性,如在蔚县三关遗址不仅发现末期小口尖底瓶与尖腹底斝共存,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图案彩陶与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共存。因此河曲、岱海到晋北、冀北又被苏秉奇先生称之为北方区系中的又一个“金三角”(相对于辽西建平、凌源、喀左三县邻界地带发现的红山文化“金三角”区)(注:主要参考苏秉奇:《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6月。)。

.2.2 秦汉时期两条交通大道的开辟

由于张家口地区自古是中原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三岔口”,又是北方与中原交流的双向通道,因此也就决定了这一地区古代交通道路开辟的重要性。

我国的水陆交通到先秦时期已有很大的发展,秦汉王朝继而又促进和奠定了我国历史时期的主要道路格局。秦朝统一六国后,鉴于各国车轨大小不一,颁布实行了“车同轨”、“治驰道”等一系列的措施,驰道建设东通齐鲁、北出燕赵、东南达吴楚、西及陇西、南下江陵,又在开辟岭南新道、巴蜀栈道的基础上形成了“四方辐辏,并至而会”的交通体系。其中,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为了北御匈奴,命大将军蒙恬,从咸阳北面的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修筑了一条直达河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道路,因道路笔直,称为“直道”,随后秦始皇为了沿边筑长城,又沿九原、云中(今内蒙古托克

托县)、雁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至碣石一线,筑成了北边交通干线。可见,这条从首都出发自南而北又自西而东的北方交通干线,正好途径蔚县地区,使得蔚县成为秦朝北方大道上的一个重要结点。

其次,汉王朝建立之后,随着势力向东北的拓展,进一步形成了一条通往辽东地区的干线。其中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由于少数民族“侵苦北边”于是诏王霸“将驰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土布石,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不仅如此,而且开修了通往上谷郡沮阳的“协阳关道” ,不但直接沟通了河北平原与上谷郡的交通,也加强了河东太原与河北燕蓟之间的联系。

后来唐代交通在秦汉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从上都长安东北行至河东道河中府的驿路成为唐代重要的六条道路之一,具体路线如图所示,自长安至同州(陕西大荔)入河东道北行至绛(陕西新绛)、晋(临汾)、汾(汾阳)、北都太原府(今太原南)、忻(今忻县)、代州(今代县),自代州又西北至朔(今朔县)可至内蒙,或可东北行至蔚县(今山西灵丘)通天成军(今天镇),可见灵丘棗蔚县一道是通往内蒙和东北的重要通道。

2.2.3 扼守交通要道飞狐峡

蔚县交通地位之所以重要,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扼守南部山地通道的飞狐峡。尤其在唐宋时期,蔚州对外交通进一步得到了开拓,飞

狐峡益显重要。

(1)“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峡

飞狐峡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所谓太行八陉,是指太行山脉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互相推顶挤压下,产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加上水流的冲刷切割,由此横向形成了大大小小被称为“陉”的峡谷,其中最著名有“太行八陉”,从南往北包括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

由于太行山处于我国地形第二级台阶和第三级台阶边缘,又纵贯我国山西、河北及河南北部,因此自古就有“天下之脊”、“东西之巨防”之称。在古代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太行八陉是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通道,而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发生冲突之时,又将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就认为太行为天下之臂脊,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从而在这些重要通道处留下了大量的多民族交汇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迹。

(2)飞狐古道的开拓

“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恰位于蔚县正南偏东13公里处。飞狐陉所在的飞狐峡,自古就被认为是恒山向东延伸的山间大裂谷,是由于飞狐水(今北口沙河,源出蔚县南黑石岭的飞狐关水,北流径北口,入壶流河)切穿恒山山谷而形成的谷道。所谓古飞狐道就是指今蔚县南至涞源县间恒山北口沙河河谷道,此道北达蔚县代王城(秦汉代郡的郡治),自涞源县南出倒马关,径唐河河谷,出太行山,可趋河北平原。在这条道路的北口(今“北口”村,关城已无存,道边还

有一古老的敌台耸立)还设有飞狐关,以控制古道的北端出口。在秦汉交通开辟一节,已谈到了东汉时期王霸已开修了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的道路以及通往燕蓟北部的“协阳关道”(注:《后汉书》卷二,《王霸传》) 。北魏时,飞狐道又向西延伸,开修了唐河河谷道,并与倒马关和飞狐道南下的道路相互接通,就使得中山(今定县)至平城、太原和东北至广宁的两条通道连接在了一起,飞狐陉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在古代方志中,多被称之为“襟带桑乾,表里紫荆”、“畿辅肩背云谷襟喉”的“锁钥重地”(注:(清)光绪《蔚州志》) 。

在五代十国时期发生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后唐明宗死后,石敬瑭企图夺取帝位,为了乞求契丹支持,石敬瑭尊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臣,还答应在灭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注:所谓“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幽(今北京)、顺(今北京顺义)、儒(今北京延庆)、檀(今北京密云)、蓟(今河北蓟县)、涿(今河北涿州)、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武(今河北宜化)、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各州。)割给契丹。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打败后唐,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而石敬瑭则成为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但包括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却割让给了契丹,蔚州即为其一。

这样倒马关西北的唐河河谷由此属契丹境内,飞狐要道交通受阻,因此北宋时期河北与河东之间的交通多由井陉路,宋与契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