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中显式与隐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ansys中显式与隐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675103343323968011c9283

载荷与边界条件概述

——与大多数隐式分析不同,显式分析中所有的载荷都必须作为时间函数施加。因此,在显式分析中只能 通过定义数组参数来施加载荷,一列为时间值,另一列为载荷值。

——耦合(CP)与约束方程命令集(CE)在显式分析中仅对位移和旋转自由度有效,在大变形分析时使用CP和CE要注意。

——初始速度(EDIVELO)与刚体定义(EDMP,RIGID)是显式分析所独有的。 ——施加载荷时,如果不定义时间与载荷轴,可以使用预先定义的载荷曲线LCID(via EDCURVE)来定义载荷。

——可以使用SCALE系数对载荷数据进行放缩。 ——定义完载荷曲线后,可以用EDPL画一下确认。

——可以通过solution>loading options。。得到载荷的参考号。

——与隐式不同,lsdyna区分零约束与非零约束,所有的非零约束被处理为载荷(EDLOAD)。

——只有零约束可以使用D命令,因为它被用来固定模型的一部分。

——除了标准的节点约束,可以用EDNROT命令施加旋转节点坐标约束。constrains>apply>rotated nodal

——用EDBOUND命令可以使用滑移和循环对称,能大大减少模型尺寸。 ——需要一个无限域时候,为限制模型规模,可使用非反射边界条件来表示(只能用SOLID164)。非反射边界阻止应力波从模型的边界反射。

——要定义非反射边界时,首先创建物体外表面节点的组元,然后EDNB命令施加非反射边界,可以指定沿着指定的组元是否消除膨胀波与剪切波的反射。solution>constraints>apply>non-refl bndry...

——瞬态动力问题,需要定义初始速度时候,用EDIVELO命令施加旋转与平动速度于节点组元上。注意:在相同节点组元上用EDIVELO命令定义初速度会覆盖以往的定义。

刚体

——定义模型中较硬的部分能够大大减少显式动力分析的计算时间。,所有的刚体将自由度耦合在质心,因此无论有多少节点,单个刚体PART只有6个自由度。

——质量,质心和惯性矩由程序根据刚体的体积与单元密度自动计算。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与力矩在每个时间步由各节点值相加而成。刚体的运动首先在质心处计算,然后转换到各个节点上。 ——刚体不需要网格连续。

——由于要计算接触刚度,刚体材料参数值要用实际的值。 ——由于约束应该施加在刚体的质心,所以输入正确的转动与平动约束值是非常重要。

——利用EDLOAD给刚体施加位移和速度,但是所有的刚体载荷施加在part号上,而不是节点组元。

——两个刚体可以利用EDCRB合并,使其行为一致。注意不要多次具有相同参考号的EDCRB命令。当合并两个刚体时,从刚体则属于主刚体,任何以后对从刚体的参考都没有意义。

——与ansys隐式不同,不用大的EX值来硬化某一部分,而使之成为刚体。需

要输入准确的材料特性来计算接触刚度。

——不能在刚体上的节点处施加约束(D命令)。所有的约束必须施加在刚体的质心。

——两个刚体不能共节点。但可用EDCRB命令来连接刚体。 ——对模型中变形结果不重要的部分使用刚体,从而能够大量地节约CPU时间。 阻尼

——阻尼是在显式动力分析中阻止非真实震荡的方法。

——质量加权(alpha)和刚度加权(beta)阻尼可以用EDDAMP命令施加。 ——当part=all或指定了曲线ID时,模型自动使用alpha damping。与质量成比例的阻尼对于低频率十分有效。

——当Curve ID=O并且指定了阻尼常数,beta阻尼被用于特定的part。刚度阻尼对于高频震荡有效。

点焊

——类似于具有旋转惯性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约束方程。节点之间的连接是无质量和刚性的。节点不能重合,而且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约束。

——可以用来模拟联接失效。preprocessor>lsdyna optns>spotwelds 关于接触

——ansys/lsdyna不使用单元定义接触,使用接触面定义。

——有22种的接触类型,为了选择合适的接触类型,往往需要对接触集合和算法有深入的理解。

——接触算法是程序用来处理接触面的方法。有3种:1,singel surface contact.2,nodes to surface contact.3,surface to surface contact

——一个接触集合为具有特别相似特性的接触类型的集合。有9种:1,general 2,automatic 3,rigid 4,tied 5,tied with failure 6,eroding 7,edge 8,drawbead 9,forming

——单面接触用于当一个物体外表面与自身接触或和另一个物体的外表面接触时使用。是最通用的接触类型。程序会搜索模型中的所有外表面,检查其间是否相互发生穿透。不需要定义接触面与目标面。 ——大多数冲击与碰撞问题需要定义单面接触。当接触面之间的穿透超过接触单元厚度40%时,单面接触自动释放接触,对下面问题造成威胁。如:超薄部分,具有低刚度的软体,高速运动物体之间的接触。

——单面接触在ASCII rcforc文件中不记录所有的接触反作用力,如果需要接触反力,可以使用点到面或面到面的接触。

——点面接触发生在一个接触节点碰到目标面时。由于它是非对称的,所有是最快的算法,只考虑冲击目标面的节点。

——对于点面接触,必须指定接触面与目标面的节点组元或PART号。

——当使用点面接触时,注意:平面与凹面为目标面,凸面为接触面。粗网格为目标面,细网格为接触面。对于drawbead接触,压延筋总是节点接触面,工件为目标面。

——当一个面穿透另一个物体的面时,使用面面接触算法。它完全对称,因此接

触面与目标面选择时任意的。也是要用节点组元和PART号来定义接触面和目标面的。节点可以从属多个接触面。

——自动接触与普通接触的区别在于对壳单元接触力的处理方式不同。普通接触在计算接触力时不考虑壳的厚度。自动接触允许接触出现在壳元的两侧。 ——侵蚀接触时当单元可能失效时候使用。目的是保证在模型外部的单元失效被删除后,剩下的单元依然可以能够考虑接触。

——刚体接触时,接触RNTR和ROTR与NTS和OSTS类似,除了前者是用线性刚度来阻止穿透,后者是采用用户定义的力-变形曲线来阻止穿透。 ——变形体与刚体之间的接触必须用automatic或eroding contacts。 ——edge contact用于壳单元的法线与碰撞方向正交时。用EDCGEN,SE自动选择所有的边线。

——固连接触是接触被粘在一起,当网格互相不匹配时使用。经常用于销栓连接。 ——drawbead拉延筋接触通常用于板料成型,用于约束板料的运动。在类似冲板的板料成型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工件与模具之间失去接触(如起皱)。它允许使用弯曲和摩擦阻力,用于确保工件在整个冲压过程中与压延筋始终保持接触。 ——钣金成型类接触中FNTS,FSTS,FOSS是首选类型。对于这些,冲头与模具通常定义为目标面,而工件则定义为接触面。对于这些接触类型中的模具无需网格贯通,因此减小接触定义的复杂性。使用时,模具网格方向必须一致。

接触四步骤:1,选择合适的接触类型。2,标定接触实体(对于单面接触不需要)。3,指定需要的额外参数。4,指定高级接触控制。

——画接触面可以使用接触定义号以及EDPC命令。用EDLIST命令列出接触,然后用接触参考号和EDPC命令画出接触对。

高级接触控制选项:

option1:controlling the contact search method option2:controlling contact depth option3:controlling contact stiffness

option4:contact surface birth and death times(EDCGEN command)

option1:控制接触搜索方法

——两种方法:网格连贯性搜索(default for NTS,OSTS,TSTS,TNTS,TDNS),块方法(default for all other types)

——在网格连贯搜索中,接触算法使用相邻单元共用的节点进行搜索,当一个目标面与一个接触节点脱离接触后,相邻的面被检查。

——mesh connectivity方法非常快,但要求接触面的网格是连续的。 ——在bucket sort方法中,由接触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