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昆复习题资料123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农昆复习题资料123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68612aa58f5f61fb73666df

解释名词

害虫:能引起农作物或农产品受损害,或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小动物,多数情况下是指有害昆虫和螨类.

虫害:当害虫危害农作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并造成损害时,就构成了虫害。 虫灾:当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某个阈值,由此造成的损害和损失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形成了虫灾。

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损害水平:即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损害允许的害虫密度。超过这一允许水平和密度,经济就要受损害,人们就不可接受。 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 经济阈值(ET):防治阈值、防治指标。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植物检疫:是国家以法律手段与行政措施控制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或移动,以防止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与传播。是整个植物保护事业中的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估和有害生物的危险性治理。

农业防治法:利用害虫、天敌、作物、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或直接杀灭害虫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生物、生物的天然产物或其他生物技术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使之不致成灾的防治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光、热、电、声、温度、湿度等物理因子和器具。机械防治害虫的方法。

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农药)防、除害虫,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 疫区:某种检疫对象发生为害的地区,也叫做某种植物检疫对象的疫区。

兼性周期型:是全周期型向非全周期型过渡的中间类型,产生的个体有孤雌生殖蚜和雄蚜,但不产生性雌蚜。

全周期型:在一年内孤雌生殖世代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 不全周期型:全年皆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有性世代,冬季以孤雌生殖个体在寄主植物上越冬。 地下害虫: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近地面根茎部分的一类害虫。 被害指数:(各级值*相应级的株(杆、叶、花、果)数的累计值)/(调查总数(杆、叶、花、果)*最高级值)

取样单位:每个样点的形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 随机取样:按照随机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矫正防效:(防治区虫口减治区+-对照区虫口增加或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增加或减退率)

1

1、地老虎类和蛴螬类;蝼蛄类和地老虎类 地老虎 蛴螬 蝼蛄 金针虫 低龄幼虫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为害,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成“天窗”。幼虫在苗茎基部地表处咬断或蛀小孔,端口平滑,造成枯心苗。 在土中食害,咬断幼根、茎,断口平截,造成缺苗断垄。 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在土壤表层窜行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幼虫在土壤中咬食种子,使之不能发芽,蛀入茎或根为害,被害部位不争气,呈丝状,造成幼苗枯萎死亡。 均以幼虫为害作物根茎为主 东方粘虫和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 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初孵幼虫取食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2龄在心叶内为害,钻穿玉米叶卷,心叶展开时呈现整齐排列或孔洞,称花叶。3-4龄后咬食其他坚硬组织。抽穗后雄穗折断,雌穗下垂,子粒腐烂变黑) 幼虫咬食寄主的叶片为害,1、2龄幼虫潜入心叶取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以后由叶边缘咬食形成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全部吃光只剩光杆,咬断麦穗 。 幼虫取食烟草心叶及嫩叶、烟茎,使整株死亡,在留种田可取食蕾、花和果实,影响种子产量 株高降低,腰叶变小,单叶面积减少,现蕾期推迟。叶片变褐变脆易破碎,烤后缺光泽。分泌蜜露,诱发烟芽煤污病,烟叶变面变黑,叶柄处发脆,腐烂。 幼虫多沿叶脉、嫩茎蛀食。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有潜痕;蛀食叶脉,使叶片出现畸形、肥厚、皱缩或扭曲状;蛀食嫩茎或侧芽,受害处肿大形成虫瘿,俗称“大脖子” 幼虫潜入烟叶片内为害,叶片上出现线形遂道或受害处现亮泡状。苗期为害顶芽,致全株枯死。也有的蛀入叶柄和烟株的茎内。 东方粘虫 烟青虫和烟蚜; 烟青虫 烟蚜 烟草蛀茎蛾和烟草潜叶蛾; 烟草蛀茎蛾 烟草潜叶蛾 稻瘿蚊和稻秆蝇; 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形成“大肚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稻瘿蚊 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 以幼虫钻入稻茎内为害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心叶抽出后出现小稻秆蝇 孔或白斑点,被害叶尖变黄褐色,展叶后叶上有若干条细长并列的裂缝;被害幼穗变为畸形或成白穗。 稻象甲和稻水象甲; 稻象甲 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轻的呈现一横排小孔,重的断心断叶,造成缺苗缺丛。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成虫取食水稻嫩叶,沿叶脉啃食一面表皮和叶肉,仅留一面表皮,造成纵向白色细短条斑,久后条斑可变成褐色穿孔。4龄幼虫在根外直接咬稻水象甲 食稻根,造成断根,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或腐烂。啃食稻叶仅残留一层表层,呈透明状

2

二化螟和三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二化螟和大螟 三化螟 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组织,致使苗期、分蘖期呈现枯心苗、孕穗期成为死穗苞,抽穗期出现白穗,黄熟期成为虫伤株。先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 可在叶鞘内蛀食,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形成枯鞘。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大螟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主要在边行水稻上发生 二化螟 大螟 二、三化螟为常发钻蛀性害虫 直纹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螟; 一般为单叶纵卷。以幼虫为害稻叶,将叶片纵卷成筒状,藏在其中啃食叶稻纵卷叶螟 肉,残留一层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斑。受害严重的稻田,稻叶干枯,全田一片枯白。 直纹稻苞虫 一般为多叶纵卷,咬食叶片,不留表皮,大龄幼虫可咬断稻穗小枝梗。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躲在内取食叶片。危害严重时,整丛叶片均被吃光,剩下主脉。 小菜蛾和菜粉蝶; 小菜蛾 初孵幼虫多钻入叶肉组织内取食叶肉,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成为透明的膜斑。称“开天窗”。3、4龄幼虫取食形成孔洞和缺刻。对叶菜类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 以幼虫造成为害。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小形凹斑;3龄后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发生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叶柄和叶脉。苗期受害严重时,轻则影响包心,重则整株死亡。幼虫造成的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 菜粉蝶 2、黄曲条跳甲和黄守瓜;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 成、幼虫都可为害,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潜叶为害,叶背面看不到虫道,正面可见由粗到细,灰白色线状弯曲的蛀道,蛀道两侧具交替排列的虫粪,呈黑条纹。虫道呈蛇形状不穿过中脉。严重时叶片布满虫道,叶片枯死脱落。 幼虫主要取食背面叶肉,多从主脉基部开始为害形成的虫道较宽多沿叶脉伸展,但不受叶脉控制,虫道不规则较粗、正反面均有,可穿过中脉,黑色虫粪位于虫道中央。 南美斑潜蝇 都以幼虫为害叶片,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破寄主叶片产卵和吸食汁液,留下密密麻麻的灰白色小点。导致寄主植物生长不良、早衰、落花、落果。 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方针是哪年提出来的?其内容和含义是什么? 答:1975年。内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含义:“预防为主”是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综合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具体做法。

1、虫害为什么会发生?防、减虫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害虫发生的条件:(1)虫源和侵入。虫害的发生必须要有害虫的来源,还必须要有害虫对作物的侵入。(2)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环境条件。食物、害虫对作物的生育期有严格的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 主要途径:(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阻断食物链,防止害虫入侵是虫灾防治的重要途径;植物检疫等的使用是防止害虫入侵的重要措施。(2)生态控制

3

2、叙述IPM的定义及其3个观点。

1)定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3个观点:(1)生态学观点,IPM立足于农业生态系统,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注意注意有害生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并明确害虫防治的目的是要保持害虫种群的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保持和建立一个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而不是榨取或破坏环境资源。(2)经济学观点,IPM在害虫防治中采用经济阈值,重视防治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社会学观点,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他与社会有着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8、IPM、TPM和APM的主要区别。

? TPM主张彻底消灭害虫,是消灭哲学; IPM主张保留部分害虫,是容忍哲学。? TPM主要针对为害人、畜的害虫;IPM主要针对农林害虫。? TPM主张以杀虫剂(包括不育剂)为主要手段;IPM主张尽量不使用杀虫剂。④ IPM强调自然防治,重视生物防治;而TPM对生物防治虽不反对,但认为生物防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⑤ TPM着重于长远的防治效果,追求一劳永逸;而IPM着眼于合理的害虫控制。

与TPM和IPM相比较,APM则是二者的一种折中策略,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观点,但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 5、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1)改变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2)合理的农田规划和作物布局(3)合理的跟作制度,适宜的播种期(4)合理论作,合理间作。利用间、套作防治害虫,注意作物的搭配。(5)培育和选用抗虫良种。

3、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途径。 答:“3R”问题。(1)抗性,(2)引起再猖獗和次要害虫的大发生。(3)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解决途径:(1)对症下药(2)适时施药(3)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4)选择适当的剂型、用量、浓度和施药次数(5)交替或混合使用农药。 6、简述生物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对人、其他生物和环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有经常、持久地控制害虫的效果;多数情况下属防御性措施;可与多种防治措施协调应用。

缺点:(1)杀虫作用较缓慢(2)杀虫范围较狭窄(3)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4)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储存运输受限制。 7、物理机械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直接捕杀(2)机械阻隔分离方法(3)分离除虫 (4)色光诱杀或趋避害虫(5)温度、湿度的利用。

地下害虫

1、什么叫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包括那些种类?

地下害虫: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近地面根茎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

种类: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粉蚧、白蚁、摇蚊、大蚊、蟋蟀、弹尾虫、根螨等。 2、我国常见地下害虫的生活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1)各虫态基本都在土中生活,仅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如蛴螬、金针虫。 (2)幼虫白天在土中生活,夜间爬出土面上活动为害。(幼虫老熟后在地下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出土活动)。如地老虎。(3)成虫和幼(若)虫在地上或地下均能活动危害。如蝼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