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教育对中职生的心育作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试论美术教育对中职生的心育作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6d31d1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美术教育对中职生的心育作用

作者:黄瑜蓉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8期

摘 要: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发挥着本学科的教育特点,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和行为发生改变。美术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职生;心育;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是指教育者以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误入歧途。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不仅要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务。美术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这就是说,美术教育具有心育作用。 一、运用美术作品促进中职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如油画《开国大典》,画面描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家强调色调的单纯、对比和色彩强烈的变化。红地毯、红灯、红旗和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大红,金黄和碧蓝几块大色彩调配得既融合又强烈,既庄严又热烈。教师引导学生融人到开国大典这一激奋人心的情景,自觉产生一股为中国人站起来而兴奋的激烈情感,从中激起为建设祖国而奋进的积极上进的思想感情。如潘天寿的《鹰石山花》,画面山花野草,雄鹰巨石,表现出浑雄奇崛的风格,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让学生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入画中情景与作品产生共鸣。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自觉产生了一种坚定、奋进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