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沈阳地铁一号线1标施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沈阳地铁一号线1标施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6fc71a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d6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定架,按水下砼灌注法灌注砼至基底设计标高,其上填细砂至地面。

⑶砼未终凝前,地面控制架不得拆除,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其进行防碰撞保护,确保立柱桩中心位置不偏移。

7.10.2.3桩顶冠梁施工方案

桩顶冠梁采用组合钢模施工,在搅拌桩分段完成后分段施作。利用挖掘机开挖桩顶土体,人工辅助修整边坡、处理桩头,立模、绑扎安装钢筋,商品砼运至现场采用HBT-60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灌注,插入式振捣器机械振捣密实,湿养护14d以上。

7.10.3基坑开挖

7.10.3.1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根据本标段的特点,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顺序安排如下:

⑴基坑开挖在围护结构完成、施工降水实施后进行。张士站基坑由中间向两端方向实施开挖;沈新路站基坑由两端方向向中间实施开挖;区间基坑开挖分节分段施工。

⑵施工顺序按照明挖顺作的总体方案,张士站及站后区间纵向分CK0+00~0CK0+108.300、CK0+108.300~CK0+177.4两段,横向由于是变跨度断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段,竖向水平分层,每层分部、分序依次施工;沈新路站纵向分CK1+475.68~CK1+545.780、CK1+545.780~CK1+613.88两段,横向由于是变跨度断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段,竖向水平分层,每层分部、分序依次施工;区间基坑纵向CK0+178.4~CK1+475.68根据实际情况分三大段施工;横向跨度断面较小,龙门吊配合施工。

7.10.3.2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点,结合本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对基坑围护和开挖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明确了以严格控制基坑变形,保持稳定为首要目的,以严格控制土体开挖卸载后无支撑暴露时间为主要施工参数,适当降水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和注意做好基坑排水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基坑周边地层位移,保护环境,安全施工的目的。

⑴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坑周土体位移量和差异位移量。 ⑵在每一步开挖及支撑的工况下,基坑中已施加的部分支撑围护体系及开挖纵向坡度得以保持稳定,并控制坑周土体位移量和差异位移量。

⑶有计划的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7.10.3.2.1张士站开挖施工程序

张士站及站后区间地表深度2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以便查明管线的位置。需要改移的与有关部门联系,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进行保护。本站第一层钢支撑深度范围下5.5m内土方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再向下至基底上30cm采用0.3m3挖掘机坑内挖土,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m3挖掘机开挖土方。基坑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块进行,分层高度为支撑竖向层高,分块长度一般为6米。分层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率一般为 1: 1.75。在分层开挖至钢支撑下0.8m~1m时,及时施工钢支撑。

分层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率一般为 1:1.75。张士站及站后区间开挖土方约9.4万立方米,计划土方开挖工期为6个月,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平均每月按25天计算,日均挖土为620m3。

7.10.3.2.2.沈新路站开挖施工程序

沈新路站地表深度2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以便查明管线的位置。需要改移的与有关部门联系,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进行保护。本站第一层钢支撑深度范围下5.5m内土方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再向下至基底上30cm采用0.3m3挖掘机坑内挖土,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m3挖掘机开挖土方。基坑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块进行,分层高度为支撑竖向层高,分块长度一般为6米。分层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率一般为

1: 1.75。在分层开挖至钢支撑位置时,及时施工钢支撑。

分层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率一般为 1:1.75。沈新路站主体结构开挖土方约7.2万立方米,计划土方开挖工期为6个月,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平均每月按25天计算,日均挖土480m3。

斜撑范围内的土方,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的开挖并架设支撑。

车站主体中有斜撑范围开挖时,首先撑好标准段的二个支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斜撑范围内的土方,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的开挖并架设支撑。

详见图7.10.3-1 张士站及站后区间、沈新路站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

7.10.3.2.3. 张沈区间的开挖施工程序

地表下2.0m范围采用人工开挖,以便查明管线的位置。需要改移的与有关部门联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系,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进行保护。第一层钢支撑深度范围内土方采用1.0m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向下采用0.3m3挖掘机坑内挖土,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m3挖掘机开挖土方,配10吨龙门吊1台。

开挖过程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开挖并架设钢支撑。

基坑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块进行,分层高度为支撑竖向层高,分块长度一般为6米。基坑的开挖深度应严格按设计图中给出的标高进行,严禁超挖。基坑开挖至基坑垫层以上300mm时,进行基坑验收,并采用人工挖除剩余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即时平整基坑,疏干坑内积水,并及时施作垫层,施做泄水盲管及接地网。

每个作业面配置两台0.3 m3小型挖掘机、2个3m3底卸式吊斗。坑内作业挖掘机按每分钟挖掘1斗0.3 m3计算,装满1吊斗约需10分钟,1个吊斗装土时,另一个吊斗进行提升、卸土作业,故每个工作面基坑开挖的速度为每小时6×5=30 m3,可确保在11~14小时内完成1个单元段的土方开挖。钢管支撑事先拼装好通过龙门起重机吊入坑内,可在1~2小时内安装完成两根支撑,并施加予应力。

张沈区间开挖土方约17.2万立方米,计划土方开挖工期为7个月,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平均每月按25天计算。首先施工两个区段,每个施工区段安排两个工作面同时开挖,日均总挖土分别为1200m3。

分层开挖过程中临时放坡坡率一般为 1: 1.75,详见图7.10.3-2张沈区间基坑分段分层开挖示意图。

张士站及站后区间、沈新路站、张沈区间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材料,作好基坑抢险加固准备工作。当围护结构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堵漏止水措施。基坑开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稳时,或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3

7.10.3.2.4车站附属工程的开挖施工程序和方法

开挖时,风道的基坑可参照7.10.3-1张士站及站后区间、沈新路站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施工。由于出入口通道基坑有较大的坡度,因此使用挖掘机开挖时,要注意每层开挖的标高。当施工到高于较高变坡点时,采用人工放坡。具体见图7.10.3-3 出入口通道分层开挖示意图。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7.10.3.2.5桩间喷射砼施工

在水泥土搅拌桩间挂钢筋网喷砼砼找平。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喷射设备采用TK-961型湿喷机,每个工作面配置10m3的电动空压机一台。喷射砼的拌制采用小型砼搅拌机在作业场内集中拌制。湿喷砼前,先清理受喷面,若受喷面有水,要首先进行注浆堵水或埋管排水措施,使受喷面基本干燥,在按设计要求挂设完钢筋网片后再进行喷砼作业。

7.10.3.3施工运输组织

结合本工程工期和有关道路管制的要求,张士站及站后区间每天出渣620 m3,拟组织9台15吨自卸汽车;沈新路站每天出渣480 m3,拟组织7台自卸汽车。张沈区间每天出渣1200 m3,拟组织15台15吨自卸汽车。夜间23:00至凌晨4:00运输土方,运距按10公里计,每车每晚平均运输6~8次。

7.10.3.4钢支撑施工方案

张士站基坑深约12.5米,沈新路站基坑埋深约12.8米,两站各设三道钢支撑,局部设四道支撑。钢支撑均采用φ600mm、t=12mm钢管。

第一道钢支撑安装在冠梁中轴线的牛腿上;随基坑开挖高度下降至设计第二层钢支撑标高时,凿出桩身H型钢,安装钢围檩后再吊装钢支撑;第三道及局部第四道钢支撑安装步骤同上。钢围檩连续设置并焊成一体。

基坑四角所设置的水平斜支撑安装在钢牛腿上,钢牛腿与冠梁预埋的钢板焊接牢固,确保施工期间支撑和基坑的安全。

区间基坑深约12.5米,设二道钢支撑,第一道支撑设在冠梁下4.5米处,第二道支撑设在第一道支撑下方5.5米处,支撑安装步骤同车站施工步骤。

车站钢支撑的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塔吊进行,区间钢支撑安装采用人工配合龙门吊进行。钢支撑在安装后再施加预应力。钢支撑安装施工工艺详见7.14.2节对应“内支撑系统施工工艺”。

车站所有钢支撑全部采用人工配合塔吊拆除,区间所有钢支撑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龙门吊拆除,卸除顶铁后,用塔吊将钢管落在平板车上移运。

7.10.4基坑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7.10.4.1保证安全的组织及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