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6fddb9319e8b8f67c1cb9f1

人才发展规划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发布前沿性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信息与发展动态。所以校企合作所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法律的制定、财政的支持以及有关机构的建立等方面。

3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建议

3.1高职院校要调整专业设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紧紧围绕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行业发展趋势,形成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满足企业对基础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应与这些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多思路、多渠道寻找合作教育伙伴。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合格的、使企业满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鼓励教师下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同时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以及课程设计优化提供实践资料,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2 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高效、规范、有序地进行,高职院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合作教育管理机构。首先,此类机构应指派专门教师负责与企业保持联系,安排教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和指导学生,为企业利益着想,和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

育的积极性;其次,为保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作教育管理机构还应协调好校企双方的职责与义务,特别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职责,并及时解决企业反馈的问题,实现校企合作的科学化管理。再次,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特点与规划,结合本地区产业特色,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计上进行针对性订单式培养,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最后,学校要做好学生就业引导与跟踪,特别是企业花费较大成本培养并看中的人才,在充分沟通与交流基础上做好相对定向就业的基础工作,降低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基础人才上提供支撑。

3.3 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扶持力度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是社会的财富,培养人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高校和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开展合作教育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与扶持,为发展合作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方面,要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奖励措施,为合作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设立合作教育专项基金,为合作教育提供财政资助。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从本地产业特点与转型升级的角度制订战略新型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进行订单式培养,并给予政策优惠与财政支持。 3.4 企业从战略高度看待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到合作教育中来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把学生看成一种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以及工作岗位。应意识到校企之间的合作培养是基于双方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路径。人才以满足与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佳,过高与过低会造成人才浪费、企业成本增加或人才可持续不足。特别是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有非常大的针对性、适应性与满足性。所以,与高职院校合作,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不大成本,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将成为企业引进基础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实现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与社会多赢局面。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生教育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而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教育创新,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 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 才能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 才能使高职院校取得长远发展, 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冠华,王东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 第24期。

2 付丽琴,黄荣英,制度视角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初探,

教育探索,2009年第9期

3 殷志扬,程培,林德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分析,教育教学管理,2012年02月

4 段素菊,章曼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期

5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

6 张晓燕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3月第9卷第1期

本文是2011年江苏省农委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课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扬州市职业大学 朱宝、陈红艳

朱宝简介:197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