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言文翻译技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7024ad64afe04a1b071de8c

分析:此句中的“上流”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不能译为“上等社会”,而应译为“上游”。即该句应译为: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例22: 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2011年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的“谓”“其他”“去” 都是古今异义,分别是“说”“那些别的”“去除”的意思。即该句应译为: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那些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例23: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2011年全国大纲卷)

分析:此句中的“裘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是“裘皮帽子”,而是“裘皮衣服和帽子”。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该句正确的翻译为: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例24: 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2011年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亡羊”是“丢失羊”,“求羊”是“寻找羊”,均是古今异义。全句应译为: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棺椁。

5.双音双义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5: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011年全国大纲卷)

分析:此句中的“奏罢”与“列部”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要拆成是“奏” “罢”“列”“部”四个词,意思是“奏请罢免”“各个部门”。该句应译为: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例26: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011年辽宁卷)

分析:此句中的“功役”、“切事”都是双音双义,“工程劳役”“切合实情”。全句译成: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例27: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2011年江苏卷)

分析:此句中的“前行”“持满” 都是双音双义,译成“队伍前面”“把它拉满”。全句译成:(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例28: 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2011年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可以”是两个词,“可以把”的意思。全句译成: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例29: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2011年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本事”是双音双义,译成“根本的事情”。全句译成: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6.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0: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011年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勿惧以罪,勿止以力”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例3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2011年四川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在翻译时必须归位。应译为: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7.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32: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此句中“不许”前省略了主语 “皇上”, “令”后面省略了宾语 “其”,翻译时应补出来: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例33: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2011年江西卷)

分析:此句中的“独汲黯与亢礼”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卫青)”,在翻译时要补上,即“独汲黯与(之)亢礼”。此句应译为: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8.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34: 则余亦迂甚矣哉!(2011年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的“……甚矣哉!”是固定格式,应译为“……太”。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正确的翻译应为:那么我也太迂腐啦!

例35: 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2011年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焉用……?”是固定格式,应译为“哪里需用……”。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例36: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年四川卷)

分析:此句中的“得非……乎?”是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全句译为: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先生吧?”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了高考在文言文翻译中命制的八个采分点,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它简称“三纲八目”。这“三纲八目”也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应强化的着力点。只要大家熟悉了这“三纲八目”,答题时注意纲目对应和书写清晰,文言文翻译也是可以做到一分不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