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及反思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72d62d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b9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 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背诵第2.3自然段。

教后反思:这一节课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佳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给机会学生背诵,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学生能找出文中的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最终感悟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9 /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0 / 22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1 / 22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一下,曾经我们的老朋友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与他的为人,导入本课,第一步先让学生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大概,一部分学生会遗漏孔隙,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并且向学生展示一幅游览顺序图,更加利于学生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