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单选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外建筑史单选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76e7633a417866fb84a8e8c

A.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B.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C.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D.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4.沧浪亭、豫园、瞻园、个园分别位于:( )

A.苏州、上海、扬州、南京 B.南京、上海、苏州、扬州 C.扬州、上海、南京、苏州 D.苏州、上海、南京、扬州 5.西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干阑”式住房,其主要特征是:( ) A.多层楼房 B.底层架空,人居楼上 C.有宽大的晒台 D.全用竹材建造 6.瓦子是什么?( )

A.明代的小型瓦窑 B.元代的马厩 C.宋代都市中的娱乐场所 D.清代的商肆 7.河北赵县大石桥(安济桥)的建造匠人是:( ) A.鲁班 B.宇文恺 C.李春 D.阳城延

8.下面不属于我国五大古都城市的是:( ) A.西安 B.南京 C.开封 D.苏州

9.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 A.抬梁式 B.穿斗式 C.木骨泥墙式 D.井干式

10.《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城市?( ) A.南宋临安 B.北宋汴梁 C.唐长安 D.元大都 11.古希腊柱式主要为:( )

A.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组合柱式 B.爱奥尼柱式、塔司干柱式、科林斯柱式 C.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组合柱式 D.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12.柱式通常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 ) Ⅰ.柱子; Ⅱ.柱础; Ⅲ.柱身; Ⅳ.柱头; Ⅴ.檐部

A.Ⅰ、Ⅱ、Ⅳ B.Ⅱ、Ⅲ、Ⅳ C.Ⅱ、Ⅲ、Ⅴ D.Ⅰ、Ⅴ

13.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哪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 A.罗马风 B.哥特 C.文艺复兴 D.拜占庭

14.《建筑十书》的作者是:( ) A.维特鲁威 B.维尼奥拉 C.帕拉第奥 D.阿尔伯蒂

1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广场是:( ) A.圣马可广场 B.罗马圣彼得广场

C.罗马纳沃那广场 D.罗马凯撒广场

1.我国以下四大石窟中开凿年代最早的是( ) A.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B.大同云冈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太原天龙山石窟

2.由唐至清斗拱的尺度、疏密程度的变化是( ) A.由大到小到密 B.由大到小到疏 C.由小到大到疏 D.由小到大到密

3.《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 A.山墙向内侧倾斜 B.外檐柱向内倾斜

C.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高 D.即“移柱法”

4.纵观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变化的程度可以说是( ) A.变化剧烈 B.常有突变 C.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D.无变化

5.骑楼是什么建筑?( ) A.供骑射的楼房 B.过街楼

C.底层沿街为廊道的楼房 D.廊棚

6.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是哪一座?( ) A.曲阜孔庙 B.浙江衢州孔庙 C.北京孔庙(今首博用) D.南京夫子庙

7.中国古典园林在18世纪中叶之后陆续介绍到欧洲各国,一些国家也兴建了中国式园林,最先是在欧洲哪个国家传播流行的?(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葡萄牙

8.我国现存惟一的古代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C.西安小雁塔 D.苏州报恩寺塔

9.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始凿于( ) A.唐 B.隋 C.北魏 D.五代

10.《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 ) A.汉 B.唐 C.宋 D.清

11.下列属于哥特风格的建筑是( ) A.圣彼得大教堂 B.巴黎圣母院 C.巴黎歌剧院 D.英国议会大厦

12.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城的重要建筑主要采用何种装饰材料?( ) A.琉璃砖贴面 B.木、石雕刻 C.彩色涂料 D.石片、贝壳

13.古罗马维特鲁威所著的著作是( ) A.《建筑十书》 B.《建筑四书》 C.《建筑十卷》 D.《建筑五柱式》

14.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是何时开始设立的?( ) A.文艺复兴盛期 B.文艺复兴晚期 C.法国古典主义时期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5.古罗马公共浴场的结构体系是( ) A.梁柱体系 B.拱券体系 C.砖石体系 D.框架体系

1.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为( ) A.单槽 B.双槽 C.分心槽 D.金厢斗底槽

2.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翘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3.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体系发展源远流长,其成为一种艺术是在哪一时代形成的( )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4.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是仿中国哪座都城而建造的( ) A.宋代对梁 B.曹魏邺城 C.北魏洛阳 D.唐代长安

5.唐长安城主要行道树是( ) A.槐 B.榆 C.柳 D.桃

6.斗拱位于什么构件之间?( ) A.梁与枋 B.梁与柱 C.屋顶与梁 D.枋与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