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药理学》实验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4《药理学》实验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798172501f69e31433294f1

实验二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给药途径)

[目的] 观察药物从不同途径引入机体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速度、强度的影响。

[原理]

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解痉。镁离子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传导,使骨骼肌松弛,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抽搐(子痫),但是注射过量镁离子会镁因会与钙发生拮抗作用导致乙酰胆碱与钙离子的偶联作用减弱,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减弱,从而脑供血不足,而死亡;

②口服难以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使肠道扩张,使肠壁感受器受到刺激,导致腹泻;

[器械]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胃管一支,。

[药物] 饱和硫酸镁溶液(饱和度为1000ml,水中溶解440g 硫酸镁)。 [动物] 小白鼠2只。

[方法]

取体重大小相似的小白鼠两只,称好体重,按下面两种途径给药,观察并记录。

①按每10g体重0.2ml作肌肉注射饱和硫酸镁, ②用同样剂量灌胃。

[结果] 记录: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1: 硫酸镁作用结果 鼠号 药 物 剂 量 给药途径 肌 注 灌 胃 反 应 1 饱和硫酸0.2ml/10g体重 2 镁

[思考题]

同一种药物以不同途径给药时为什么会影响药物效应?

实验三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目的:了解热板法的实验原理,观察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二、原理:

小鼠的足底无毛,皮肤裸露,在温度55±0.5℃的金属板上产生疼痛反应,表现 为舔后足,踢后腿等现象。镇痛药可提高痛阈,推迟小鼠疼痛出现时间。 三、材料:

雌性小鼠2只、热板仪、0.4%乙酰水杨酸溶液、生理盐水、 四、方法: 1.准备工作

调定热板仪温度使之恒定于55±0.5oC。 2.小鼠的选择及正常痛阈的测定

取小鼠数只,依次热板仪上,按“开始”键记录时间。自放入热板仪至出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秒)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在30秒内不舔足或逃避者弃置不用。取筛选合格的小鼠3只,各鼠编号后重复测其正常痛阈值一次,将所测两次正常痛阈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

3.给药及给药后痛阈值测定

各组的动物注射下列药品0.1ml/kg,并记录给药时间。

一只用0.4%乙酰水杨酸溶液(400mg/kg);另一只,用生理盐水。 给药后10min、30min后各测小鼠痛阈值1次。60秒仍无反应,应将小鼠取出,痛阈值以60秒计。 4.实验完毕后,收集全实验室数据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的各鼠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

给药后平均痛阈值 – 给药前平均痛阈值

给药前平均痛阈值

5.以时间(min)为横坐标,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各组的时-效曲线。

【注意事项】

⒈本实验应选用雌性小鼠,雄性小鼠遇热时阴囊松弛下垂,与热板接触影响实验结果。

⒉室温应控制在13±18℃,此温度小鼠对痛反应较稳定。 ⒊正常痛阈≥30s、≤10s以及喜跳跃的小鼠均应弃用。

⒋测痛阈时若60s仍无反应,应立即取出小鼠,以免烫伤足趾,且痛阈按60s计。

×100%

实验四 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一、目的:

观察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以分析药物作用表现为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二、原理:

自发活动是正常动物的生理特征。自发活动的多少往往能反映中枢兴奋或抑制作用状态。镇静催眠药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小鼠自发活动减少的程度与镇静催眠药作用强度成正比。 三、材料: 小鼠2 只

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注射器(1ml×2)、天平、4%水合氯醛溶液。 四、方法:

取小鼠2只,称体重,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对照组一只注射生理盐水,另一只注射4%水合氯醛溶液10ml/kg 。 给药30min后将各组小鼠分别放人自主活动箱中,每隔5min记录1次各组小鼠活动数。连续观察到20min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活动数,用公式计算各给药组小鼠20min累计自发活动抑制率: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给药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自发活动抑制率= ×100%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注意事项】

⒈小鼠应尽量选取活泼者,同性。 ⒉实验前禁食禁水24h。

⒊实验最好在20℃以上室温下进行,室温过低常影响小白鼠活动。 ⒋实验最好在上午做,以为小鼠的活动通常在中午及下午减少。

实验五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原理

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方法;掌握简化机率单位法的计算方法;了解急性毒性实验的相关内容及新药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药物的急性毒性常以LD50来表示,即能够引起试验动物—半死亡的剂量。在实验设计合理并严格掌握实验技术的条件下,药物致死量的对数大多在半数致死量的上下形成常态分布。通过计算可求出LD50。

本实验了解药物(以水合氯醛为例)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 二、实验方法

(一)探索剂量范围

取小鼠9~12只,以3只为一组,分成3~4组,包括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按组分别灌胃水合氯醛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此即上下限剂量Dm及 Dn)。

(二)确定组数并计算各组剂量

1. 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用5~8个剂量组,按等比级数增减。

2. 计算各组剂量:在找出Dm、D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r = lg-1[(lgDm-lgDn)/(G-l)],再按公比计算各组剂量D1~Dm,其中 D1=Dn=最小剂量。

3. 配制等比稀释药液系列,使每只小鼠给药容量相等,一般为0.l ~0.25 ml/10 g体重。 (三)进行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各组动物的只数应相等或相差无几,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四)统计实验结果

给药后经一定时间,清点各组的死亡小鼠数。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药物的LD50。公式为LD50=lg-1[lgDm–lgr(∑P–0.5)] 四、实验结果

要点:实验日期、检品的批号、规格、厂名、理化性状、溶液的浓度、实验时室温、小鼠的性别、体重、给药途径、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时量)、给药时间、中毒症状、死亡时间、死亡率和LD50的计算过程。结果记录如下表。

【注意】

1、预试验要摸准药物引起0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