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综合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汉语第一册综合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7f6953b87c24028915fc370

例如:“郤克将中军, 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卫、鲁。”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苟

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例如:“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Ⅱ、 思考与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

1、下列句中红色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A、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B、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C、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D、不义不暱,厚将崩。

2、 下列句中,名词用状语的一句是 A、从左右,皆肘之。 B、皆主郤献子。

C、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D、故中御而从齐侯。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

1、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象有齿以焚其身。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37

D、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E、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2、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A、故中御而从齐侯。 B、从左右,皆肘之。 C、今京不度,非制也。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三)古文今译题(将下列文句译成白话)

1、 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

译文:郤克说:“这(七百辆战车的兵力)是城濮之战所用兵力啊。当时因为有前代国君的英明和大夫们的能干,所以打了胜仗。我同前代大夫们相比,不能胜任(用七百乘取胜)的战事,请求给我八百乘的兵力。

2、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译文:(晋军)到达卫国地域时,韩厥要处死部下,郤克驱车急往,想要挽救那人。赶到那里,发现已经将那人处死了。郤克下令赶快将死者首级示众,告诉为他驾车的人说:“我要这个办法来分担众人的指责。

3、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译文:齐侯派人到晋军驻地挑战,说:“您率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土地,敝国很不雄厚的兵力,明天一早请求同你们见面(较量一番)。

4、 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译文:(晋军将领)回答说:“晋国同鲁国、卫国,是兄弟的关系。(鲁、卫)来向(晋国)诉说:?大国(指齐国)总是到敝国地域来泄愤出气。?我们国君不忍心(他们受欺侮),派手下群臣向贵国请命,(命令我们)不要让军队滞留在贵国土地上。(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意思是一定会进军而不会退缩的),您不会辱没前来挑战的使命的?

5、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38

译文:齐大夫高固闯入晋国军营,举起石头投掷晋军将士,抓获晋军将士并驾上他们的一辆车(大胜而归),在车后缚上一段桑树根(以扬起尘土),驾着它在齐军营垒里巡行显示战果。

6、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译文: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了鞋子上,但坚持不让指挥作战的鼓音停下来,说:“我伤重坚持不住了。”

7、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译文:怎么能因为伤重而坏了国君的大事呢?

8、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译文: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准备去死的,虽然伤重但只要一息尚存,您就应为晋君的事业尽最大的努力。

9、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译文:韩厥把俘获到的丑父献上,郤克(发现他是假冒齐侯)而将要杀掉他,丑父大叫说:“自古至今没有人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今天有一个我了,难道将被杀吗?” 10、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译文:一个人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当作难事,我杀了他是不吉祥的,赦免了他,来鼓励那些侍奉国君的人。 (四)古文标点题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