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55024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6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6级11月阶段性测试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生石灰作煤燃烧的脱硫剂 B. 炒菜时加点酒和醋 C. 肥皂水清洗蚊虫叮咬处 D. 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煤燃烧生成的SO2,可与生石灰发生化合反应:CaO + SO2 = CaSO3;

B.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CH3CH2OH),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CH3COOH),故两者会发生酯化反应; C.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D.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

【详解】A.煤燃烧生成的SO2,可与生石灰发生化合反应:CaO + SO2 = CaSO3,故生石灰作煤燃烧的脱硫剂过程涉及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炒菜时加点酒和醋,该过程主要涉及的反应为CH3COOH + CH3CH2OH氧化还原反应,故B项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会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故该过程发生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D.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因此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是金属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反应生成铜绿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Ca+CO3===CaCO3↓ B. 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的pH<7:NH4+2H2O

+2+

2-

CH3COOCH2CH3 +H2O,不涉及

NH3·H2O+H3O

+

C. 稀HNO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2H++NO3-=Ag++NO2↑+H2O

D. 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OH和Na2CO3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OH-+CO32-+2H+=HCO3-+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水垢中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需要保留化学式; B.铵根水解使溶液pH<7;

C.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

- 1 -

D.因稀盐酸过量,故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完全参与反应并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详解】A.硫酸钙微溶于水,作为反应物,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SO4

CaCO3+ SO42-,故A项错误;

NH3·H2O

B.在氯化铵溶液中,铵根会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其离子方程式为:NH4++2H2O+H3O+,或NH4++H2O

NH3·H2O+H+,故B项正确;

C.稀HNO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反应生成NO,而不是NO2,因此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 ═ 3Ag+NO↑+2H2O,故C项错误;

D.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OH和Na2CO3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中的OH-和CO32-均会完全反应,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OH-+ CO32-+3H+ ═ CO2↑+2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D选项是易错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质是溶液中的CO32-与H+的反应,其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CO3+H═HCO3,若酸过量,则生成的HCO3会继续与H发生第二步反应:HCO3+H═ CO2↑+H2O,因选项中稀盐酸过量,最后主要产物为CO2,而不是HCO3-。

3.环扁桃酯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

--+

-+

+

A. 环扁桃酯的分子式是C17H24O3

B. 1mol环扁桃酯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 C. 环扁桃酯水解得到的醇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 D. 环扁桃酯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环扁桃酯的分子式是C17H24O3,选项A正确;B. 环扁桃酯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1 mol环扁桃酯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选项B正确;C. 环扁桃酯水解得到的醇

与苯甲醇不互为

同系物,选项C不正确;D. 环扁桃酯含有酯基、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C。 4.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 2 -

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 用装置②精炼铜时,溶液中Cu2+的浓度一定始终不变

C. 装置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往Fe极区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 用装置④电解Na2CO3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CO32-+2H2O- 4e-= 4HCO3-+ 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粗铜中含铁、锌等,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离子浓度略降低; C.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铁被保护;

D.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电解池的阳极有氧气和HCO3-生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阳极反应式。 【详解】A.含有盐桥的原电池中,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所在溶液移动,阴离子向负极所在溶液移动,该装置中活泼金属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盐桥中K移向CuSO4溶液,故A项错误;

B.粗铜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粗铜中含铁、锌等,这些金属在阳极均会失电子产生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而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产生铜,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知,阳极失电子的铜的量小于阴极得电子的铜的量,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会略降低,故B项错误;

C.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电子从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铁,铁被保护,不可能产生二价铁离子,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后,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C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到,电解池的阳极区生成了氧气和HCO3-,发生了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4CO32-+2H2O- 4e-= 4HCO3-+ O2↑,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盐酸,有淡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简单离子半径:Z> W>X>Y

B. Y分别与X、Z、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 3 -

+

C.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 W对应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X的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则X为O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为Na;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淡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淡黄色沉淀为S,刺激性气体为二氧化硫,则根据元素守恒规律可推知Z为S元素,再结合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进而推得W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Y为Na、Z为S,W为Cl。

A.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电子层数越大,简单离子的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对应的离子半径越大,因此四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排序:Z> W> X> Y,故A项正确; B. Y为钠元素,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时,含离子键、共价键,故B项错误;

C.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其对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也逐渐降低,故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C项正确;

D. W对应的单质为Cl2,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结构与性质的综合运用,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有: 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3.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4.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5.由对应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以上几条规律,反之也成立,即若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直接判断出非金属性强弱,进而也可推测出其对应的性质关系,如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等规律。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出现A 白色沉淀 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结论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