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激励】招商银行:生生不息的人才生成、培养和激励机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才激励】招商银行:生生不息的人才生成、培养和激励机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6ed6e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c5

招商银行:生生不息的人才生成、培养和激励机制

企业。“从最初吸引人才的劣势,到成为全国十大最具员工成长价值企业,我们秉

【行业类型】银行业 【问题类型】人才培养 【企业背景】

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诞生,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创办之初,招行名不见经传,只有三间办公室,36个员工,其中一些员

工甚至没有从事过银行业。2008年,招商银行总行向海内外招聘40余个岗位的员工,应聘者通过网络投递的简历就达到9万多份。

【解决思路】 一.尊重从细节做起

王万青在给各级支行行长培训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各级管理者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你们要考虑员工的心理和压力,考虑如何优化流程。如何优化劳动组合,倾听员工的心声。”招商银行在内部的办公系统“一事通”上开辟专门渠道,每一名员工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发表建议,或者提出批评,甚至可以批评行长。马蔚华行长经常会去看这个论坛,听听基层员工的心声,他说:“有的批评很尖锐,但大家都得认真去听,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

2010年,招行的员工总数已经由创建时的36人扩展到4万3千人,支行网点达800多个,一级分行达36家。企业大了,组织层级多了,容易滋生高层管理脱离一线情况的大企业病,论坛的存在令所有高层领导能够及时听到一线员工无保留的意见反馈,在表达尊重的同时也为企业找到了许多提高管理效率的良方。

招行曾和世界著名的盖洛普公司合作,2007年在总行和六个分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工作环境测评。项目报告显示,工作氛围与提升员工效能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发现,许多员工效能低的团队,其直接负责

承了‘尊重、关爱、分享’的人本理念,构建了一套生生不息的人才生成、培养和激励机制。制度和流程是刚性的,但软性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更能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

人的情商水平有待提升。而绩效突出的团队,其负责人常是善于决策、敢于负责、勤于沟通、乐于奉献,以人格魅力引领团队成员一起达成发展愿景。”王万青表示,“好的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他总是为员工的成功扫除障碍,而不是拒绝和责备他们。”

招商银行宁波分行蔡君是明星客户经理,但是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2010年5月他贷给一太食品公司的一笔款成为不良贷款,这是宁波分行成立三年来爆出的第一笔不良贷款。他茶饭不思,在压力中苦苦寻找清收的良策和反思形成不良的原因。5个月后,他发给分行徐行长一封邮件《关于一太的感悟》,列明产生不良的原因,指出银行要高度关注企业投资者八小时之外的道德风险、炒房炒期货和赌博等个人风险,并陈述了如何防止不良和变现的四条经验。徐行长很快对他的建议做出高度肯定,并批复向全行转发。蔡君用心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得到上司很快的肯定和反馈,激发蔡君的工作热情,最终在2010年10月底,蔡君将一太食品的尾款清收成功。

“尽管招行的薪酬和福利在金融行业内有竞争力,但我们几次内部调查发现,留下员工更重要的是职业发展。”王万青说,“现在的80后员工更注重自我实现,我们提供大量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比如工作2年后给你一个小团队,让你操作一个项目,在实践中锻炼。”

早在2001年,招行便开始相继构建各类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包括信息技术、零售和批发业务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资金交易员、风险经理、审贷官等,现在已建立九个专业序列,全行60%左右的员工纳入到专业序列管理。“我们的目标建立涵盖全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今年,我们计划在职务职级基础上构建双通道的发展方案。”

“总行和各分行每年都会拿出一些管理岗位向全行员工竞聘,对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有发展潜力并且认同招商银行文化的优秀人才大胆聘用。现在总行部门及分行‘一把手’中,已有不少70后的身影。80后优秀人才也已经进入储备人才的序列。”

二.建立生生不息的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随着后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奋起直追,国有大银行的集

体发力,招行如何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成为首要问题。2009年,马蔚华适时提出招行“二次转型”的战略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由传统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低资源投入、低资本消耗、高经营效益的内涵集约型发展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

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管理的变革,必须依赖大批高素质管理人才,作为总行人力资源的总经理,王万青的工作重心就是推进人才战略,“培养自己的干部、引进专家型人才”。

1.新业务领域的稀缺型高端人才—猎鹰计划

比如巴塞尔资本协议,国内没有几个人懂,招行就从美国花旗银行、美国运通公司、加拿大皇家银行引入3位专家型人才。引入的时机正值西方银行业经历危机,高端人才大量释放的阶段,成功地抄底使寻找事业发展平台的海外高级人才和招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达到很好的匹配。

2.培养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对于核心的管理团队成员,招行一直有自己培养的惯例。2007年以来,金融行业人才流动加速,招行从中层管理干部到副行长级别的高管人员都成为被猎对象,招行也加速了人才培养进程来迅速壮大自身的人才引擎。

3.总行的经理级干部—“金狮计划”

用管理者素质测评、导师辅导、高层对话等方法,力求把副手们打造成随时可接班的准管理者。 4.分行经理人—“金鹰计划”

在分行层面,参考金狮计划模式招行推出了针对分行经理人员的“金鹰计划”,2009年在济南与长沙分行做试点。长沙分行试点培训人群为分行中层管理人员,培养方向侧重于领导力提升;济南分行试点培养人群为分行基层管理人员,培养方向侧重于管理素质与能力提升。“金鹰计划”采用“行动式学习”的培训模式,推动管理者学以致用,在2009年试点中,涌现了很多好的问题解决案例,如《如何提升公司客户的综合贡献度》等方案都得到分行领导的认同,有些已经列入未来三年的分行发展规划。2010年,招行结合分行提出的申请和招银大学的实施能力,在全国10家分行推广“金鹰计划”。

对走出去的招行人,公司给予美好的祝福,对于愿意回来并有合适岗位的员工,招行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马蔚华行长本人每年春节给离职员工们的叙旧拜年信已成惯例,在他的力推下,分支行的行长们也开始在各自的培训课程里学习情感留人的方式方法。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将文化和价值观注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尊重他们的选择,培养和发展每个员工,招行在成就国际化企业发展的路途中始终保持了业界惊叹的低流失率。“招行恪守以人为本的文化,每一个员工都是银行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每一个员工都能当家作主。”马行长在《感悟华尔街》一书中点睛的话语正说明了招行人长久的追求。

招商银行的人才生成、培养和激励机制,真可谓是生生不息。不仅建立了刚性的制度流程,更创造了软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人才需求的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优秀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极大压力。只有认清企业面临的局势,立足企业的具

体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华恒智信专家认为,招商银行的成功探索,有一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永远都是第一步的。招商银行秉承“尊重、关爱、分享”的人本理念,倾听员工心声,尊重员工意见,“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获得员工的认同。在自由平等的企业文化下,员工更容易长期工作,避免员工流失。

另外,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制定对应的战略。从不同层次全面提高整个公司的人才质量。形成了一套系统、专业、有效的人才生成、培养与激励机制。吸收稀缺性高端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经理人培训。保证了企业的人才储备。

【声明】版权归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