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州中考指导(中国地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2广州中考指导(中国地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e9e3176c175f0e7cd1376f

《2012广州中考地理指南》(八年级部分)复习指导

第一章

考点说明: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我国的国土

一、运用地图说明我过的地理位置极其特点:

1、半球位置: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纬度位置看:所跨纬度大(北纬4度到北纬53度),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比较。

3、海路位置看: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陆的热力差异产生季风,沿海有利于海运。与日本、蒙古比较。 二、我国的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1、面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领海及内水的面积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300万平方千米。

2、邻国:陆上有14个邻国,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

3、我国临海:至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他们属于太平洋的一部分。 三、运用中国政区图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划、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

第二节 我国的居民

一、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政策

1、总量:我过是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3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2、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做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运用人口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人/平方千米)

东南多西北少: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运用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1、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

3、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中考指南第10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考点说明:

一、中国的地形:

1、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和平原。

2、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 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教材22页图2.1、2.1)

3、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影响:一方面是江河东流,另一方面,东部平原和丘陵以农业为主,西部高原和盆地以畜牧业为主。

4、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教材:24页图2.4) 二、中国的气候:

1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的气候特征极其影响因素: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教材:42页图2.26) 2、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理位置的影响:沿海还是内地 是季风还是非季风气候区 地形的影响: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变化

季风的影响:造成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规律的反常。梅雨、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3、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教材:43页课堂活动) 自然环境方面:多种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种类齐全。

生产和生活方面:东部季风区内,北方旱田,南方水田。北方居民习惯面食,住房要保暖。南方居民习惯米饭,住房要通风排水。西部非季风区内,以畜牧业为主,牧民主食以畜产品为主,住毡包。 三、中国的河流:

1、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材:44页图2.28) 外流河(湖)的分布及特征及内流河(湖)的分布及特征

2、运用地图说明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对它们的开发与整治情况 概况: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段

开发利用:黄河的发电与灌溉,长江支流的发电及流域内的水运价值。

治理:黄河的水土流失,长江上游的植被破坏,裁弯取直工程(荆江河段)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说明: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1、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资源等等。

2、种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能够举例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三、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1、资料:教材

2、评价:优势——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3、节约用水、保护资源:垃圾分类回收,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拒绝贺卡。

劣势——人均土地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类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四、了解我过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解释其成因: 1、时间分布: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2、空间分布:南丰北缺。南方占80%,北方占20%。 3、成因:受夏季风的影响。

五、运用事例说明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

1、时间上分布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蓄水(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等等)

2、空间上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南水北调的三线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材81页、83页、84页活动)

2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说明: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五种: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运输、网络信息运输。前四种方式包括货运和客运两种形式,管道运输只针对特殊货物,如:液体、气体和粉末状。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要考虑运费价格、运输速度、运量的多少。可举例说明。 二、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1、东部交通密度大:(教科书P89图4.4) 2、西部交通密度小: 三、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90图4.5 P91图4.6) 1、三横铁路线:北:京包——包兰线

中:陇海——兰新线(最长的东西干线) 南: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2、五纵:由东向西的排列——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最长的南北干线)、焦柳线、包成——成昆线

3、东北地区的“T”字型铁路骨架:滨洲——滨绥线、京哈线

4、重要的铁路枢纽:哈尔滨、沈阳、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等;

四、用资料说明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分布的差异;结合地形、气温和降水等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农业生产的差异。

五、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

1、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2、四大牧区:(教科书P100,图4.13)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六、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1、坡地适合牧场或林地。 2、平原适合种植业。

3、低洼处可以适合发展鱼塘。 七、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复习指南P26 12题) 教科书P110页,图4.25

八、运用地图资料,分析某一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复习指南P27 11题) 1、辽中南工业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 2、沪宁杭工业区:便利的运输和雄厚的科技力量。 3、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东南亚

九、运用事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P25选择题10)

3

教科书P115,三个短文。

农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其一主要是降水量与地形的关系。其二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密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考点说明: 一、地理区域的划分

1、通过界线A、B、C的分析,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B秦岭—淮河一线。C: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2、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自然地理差异:①1月均温②年降水量③地形④河流流量⑤典型植被(教材8页活动1、2)

2、人文地理差异:①农耕制度:土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②传统运输方式③传统民居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因而风蚀作用显著;另一特征是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第三是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 2、青藏地区特征:“高”和“寒”。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热、水能等资源。 3、我国主要的牧区:山地牧场、草原牧场、高寒牧场等。 4、农业生产也各具特色: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考点说明: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首都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北京的发展建设要考虑“传统”与“现代”和“保护”与“发展”等。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运用地图说明香港和澳门的位置,此部分可与“珠江三角洲”合在一起讲解。 2、香港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由此造成城市发展“上天下海”。 3、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课本图6.20为例) 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了解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台湾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 3、台湾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之后发展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四、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 1、地形为“三山夹两盆”。人口、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2、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修建“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弥补当地水资源

缺乏的不足,发展绿洲农业。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教材图6.40)

4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考点说明: 一、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地理条件:①区位因素: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粮基地。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②人为因素: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特殊的经济政策。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①“前店后厂”模式②主要工业部门:纺织、服装制造业、玩具、电子等。 二、西双版纳

1、举例说明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①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②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2、分析西双版纳人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存在问题②对策。

第八、九章 认识跨省区域和走向世界的中国

考点说明: 一、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达长城。范围为三省一区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植被、土壤。②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解决的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②工程措施:修建梯田等;③合理的生产方式退耕还林,还草等。

二、长江沿江地带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至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

2、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地形区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重要城市及跨越长江的铁路干线有京广、京九、京沪线等。

3、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工业基地:①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②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纺织工业基地。③以宜昌、重庆为中心是电力治金工业基地。④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4、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环境问题:①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②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频繁;③华中酸雨特别严重为全国之首;④长江水污染。

防治措施:①治理水土流失区;②退耕还湖等;③减少硫化物的排放;④加快保护长江的立法工作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