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概论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f029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0

47, 有人说,“技术评估的目标是社会总体利益的最优化。因此,技术评估

就是尽量找到技术的先进之处、新颖之处。”这种看法是否合适?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技术评估? 48, 49,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的评估,所以仅需技术专家参与。

技术预测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针对什么样的对象?使用中应注意哪

些问题? 50, 51,

通过技术史中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技术发展动力的认识。

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市场需求,企业就必定会进行技术创新。这种看法

是否全面?为什么? 52,

在目前,开展技术创新应该成为企业的基本选择。既然技术创新活动可

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为什么一些企业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3, 54, 55,

哲学是怎样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怎样理解国家干预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比笛卡儿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

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中“无私利性”的内涵。 56,

有人认为,只要技术掌握在好人手中,技术的负面后果就可以消除。你

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为什么? 57,

法国近代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

恶”,“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性也就消失了”。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58,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什么有的人抓住了机遇,有的人却放过了机遇。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5

59, 有人说,“理想实验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感性材料的实验方法。要使理想

实验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关键在于必须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60,

伽利略在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的研究中揭示了惯性原理。请问,伽利

略在这里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有和特点?在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61,

和一般的物质生产劳动相比,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的生产活动”有何特

殊性?为此,在管理和决策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62, 63,

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扼要说明其特征。 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那几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具体又

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64, 65,

什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能力?这种能力由哪几种成份构成? 关于技术在横向上的扩张,有哪两种模式?各自含义是什么?你认为那

种模式更适宜推动我国技术的发展?

66, 20世纪的大科学观包括哪些基本观点?指出各自的理论要点。

二, 材料题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

1,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就“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等问题,对许多化学家采用填表的方式进行过调查,在232份交回的调查表中有33%的人说经常,50%的人说偶尔,17%的人说从未得益于直觉。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只有7%的科学家报告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也有几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他们的大部分直觉后来都证明是错误的,而且也都忘记了。

问题:这一调查反映了直觉和灵感的哪些特征?

2,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在颁奖演说中说了下面一段话:“人是什

6

么?是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愚?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聪明的人类在有了汽车、飞机、电脑等省时的发明之后,并没有丝毫的轻松,还是忙忙碌碌,奔忙如田间的蚂蚁。科学为人类带来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会令今人比古人活的还更忙,还更累?”

问题:这段话反映了这位学者什么样的感情?揭示了科学发展中的什么问题?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3,根据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可以把问题分为真问题和假问题。例如,“如何制造一台永动机?”“脚气病是由什么细菌引起的?”等就属于假问题。

问题:根据我们对科学问题的界定,说明上述问题为什么是假问题?

4,在科技史上有这样两个案例:a,在历史上一直有人试图发明永动机,但均无结果;b,当很多物理学家在采用提高加速器的能量的办法寻找一种新的粒子一无所获时,丁肇中却用提高观测器精度的办法很快实现突破,发现了J粒子。

问题:为什么永动机的发明没有结果,而丁肇中却能够获得成功?

5,当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对这项技术的怀疑和指责之声不绝于耳。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30万试管婴儿出生,这项技术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也已经被接受,并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

问题: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够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6,我们都非常熟悉,近代自然科学是在和宗教神学的殊死斗争中诞生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捍卫日心说被罗马教皇定为异端,逮捕入狱,坐牢8年饱受酷刑而仍不放弃日心说观点,最后被处以火刑;伽利略由于积极传播哥白尼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长期监禁。但同时我们又注意到,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如牛顿),以及当代的一些科学技术专家,虽然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理论上有重大发现,但他们同时又是宗教信仰者乃至是虔诚的教徒。

问题:如何解释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现象?由此谈一下你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看法。

7

7,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哈勃所发现的谱线红移现象为基础,借助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粒子物理学,提出了我们现在的宇宙是在高密度、超高温状态下,由某种机制引起的原始火球的急剧膨胀形成的看法,并预言了“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

问题:怹据这一案例,分析科学假说的构成特征。

8,20世纪70年代,我国某大型钢厂从国外引进一台技术先进的大型轧钢机,但在安装好以后却无法正常使用。原因是这台机器耗电量巨大,供电问题无法满足,机器一开动,冲击负荷很大,影响整个电网。因而安装以后,只能放在那里供参观。直到某大水电站建成以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问题:在这件事情上,工厂当时在考虑问题时犯了什么错误?使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9,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的光量子论指出,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注意到这一点,提出“如果光的性质是这样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设,这种情况也同样运用于物质?我们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正如光子不能同自己的波离开一样,物质粒子也永远同波是不可分的”这样一个及其大胆的假设。进而,他又注意到,在几何光学中,光的运动服从光线的最短路程原理即费尔马原理。而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服从力学的最小作用原理即莫泊图定理。这两个定理的数学形式十分相似。于是,它得出了物质粒子像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重要推论,并由此引出“物质波”的概念。

问题:德布罗意在这里使用的是何种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这一案例,分析这一方法的应用特征。

10,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动机时,曾热情洋溢地谈到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功利性这种忘我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一种最深沉、最持久的动机。但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在临终前却说了这样一段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