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f21a5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85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

本章摘要:调查研究是在广泛搜集事实材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方法。本章首先介绍了教育调查研究法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并阐述了教育调查法应遵循的原则及基本步骤。然后详细介绍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开调查会和填调查表的具体做法。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1910年美国的Kendall·N运用调查法对Boise地区学校制度进行调查,在近代教育史上,调查法第一次运用于教育研究。此后,教育调查研究方法不断发展。1925年《学校调查》一书在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1933年美国学校调查报告总数达400多份,这些都为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一、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

所谓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就是研究人员,依据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思想,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了解被调查对象某一方面的状况,并从大量事实中分析教育现象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调查即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搜集教育现象的有关事实材料;研究是在统计学意义上对所搜集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处理,使通过调查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是调查的深化,而调查又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调查和研究是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二)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方法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与其它的教育研究方法相比,它不仅具有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更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对研究对象不作任何的控制或干涉。通过调查研究方法获取的关于教育现象的相关事实材料是较为真实的,据此得出的研究结果也有较大的可信度,可以在教育领域内得到较广泛的推广。

2、它是一种间接研究当前教育现象的方法,所以不能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现实,只能对研究对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这一特点正好与观察法相反,同时也是对观察法的补充。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往往无法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直接的观察研究,或运用直接观察的效果不理想,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调查方法。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观察的效果就不太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可能有意识地去迎合观察者的口味而改变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从而使观察者不能了解到该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但如果间接地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收集有关该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资料,则可获得较为真实的信息。

3、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施方便。在空间上,调查范围可以跨越国界,可以对一些宏观性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时间上既可以调查当前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也可以调查已经发生过的教育现象,较为灵活。

4、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有关教育对象的资料,具有较高的效率。

5、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调查。如访问、座谈、问卷,开调查会、发调查表等。对这些调查途径,我们可以针对研究课题的具体情况,从中选择最佳途径运用,如小规模的调查研究可用访问、座谈等形式,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则宜采用问卷或发调查表等方式进行。

6、有系统的程序和严密的步骤。调查法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教育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现实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要有严密的计划,要慎重选择调查对象,对调查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和问题要有预先的估计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二、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原则

调查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较多,其优点是简单易行,研究面广,收集资料速度快,在教育实践中能广泛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第一,由于调查研究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条件,也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任意的干涉和影响,因此只能找到有关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调查中所获得的都是间接的材料,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第三,调查对象必须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在抽样中就必须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样本容量的大小、抽样方式的选择等。鉴于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实中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首先在调查中要如实记录调查资料,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偏见,更不能为取得预想的结论而随便筛选或捏造调查资料。其次,由于种种原因,调查对象可能对调查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或不愿提供真实的资料,所以研究者必须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认真的核实, 鉴别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如可采用内容抽样方式对主要材料进行核对以确保其真实性。

2、典型性原则。要认真选择调查对象,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研究方法,不可能对我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对象都进行调查,而只能抽取其中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来推断研究对象总体的情况,如果我们所抽取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我们据此推导出的推论也就难以成立。

3、发展性原则。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教育对象也是如此。在教育调查中,我们既要研究调查对象现在已有的状况,还要注意了解他们以前的状况和以后可能的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调查对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如研究当前中国农村教育现状时,就有必要了解中国以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并根据当前中国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展望,这才能真正认识到当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4、随机性原则。应确保调查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而不能事先进行人为的干涉和处理。所以任何教育调查都应该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情况下进行,而不应该因为要进行教育调查就改变原有教学计划,这样会对师生员工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而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如有些学校为迎接调查团,专门组织欢迎式,这必然对教育调查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5、虚心求教的原则。在教育调查中,调查人员应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向被调查者了解相关事实, 如果在调查中不能放下自己的架子,自以为是,被调查者往往会敬而远之,拒绝接受调查,或即使接受调查也不讲真话。

6、深入发掘的原则。教育调查过程中切忌表面化,而应该深入事实的本质。教育调查绝不是翻看一些简单的官方统计资料,听听少数人的看法和汇报,而应该是深入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获取第一手材料并做全面细致的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全面的材料,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7、数量化原则。要有数量观念,“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所以在教育调查中不仅要作质的调查,更重要的是要对调查所得来的资料作量化处理,对各种因素或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出基本分析。只有注意到事物的量的方面,才有可能在事物的质的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教育调查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教育调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依据调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类。 1、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全面调查由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开支大,往往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设计全面的调查方案,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一般适用于政府部门。

2、典型调查就是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个体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如要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就必须从大学生这一总体中选择出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调查。

3、抽样调查,即按一定的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情况在一定可靠程度上推断相应总体情况特征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如要研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达标情况,就不可能对全国所有农村都进行调查,而只能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如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各取几个地区),然后据此推断全国农村义务达标情况。抽样调查的结果能否有效反映其总体的情况,关键是要使所抽取样本具有代表性。为此可以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等具体方式进行抽样。

(二)根据调查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相关调查和因果关系比较调查等四类。

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是指对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或被调查对象目前的状况、特征和规律展开综合性的专门调查研究。现状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特殊教育现象或某一类对象的某种特征和目前的基本状况,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状况,为其教育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如某地区为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该区初三年级学生的理想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课题组在全区中抽取12所有代表性的中学(好、中、差各4所),并从中随机抽取675名初三学生组成调查样本,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4的

学生有生活理想,且重点中学学生的理想情况明显比非重点中学学生好。

2、发展调查。发展调查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研究一定对象在某方面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具体来说,发展调查有两种最基本形式:纵向发展调查和横向发展调查。前者是调查同一组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多次收集资料,进行前后比较,进而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如“学生认知风格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调查研究”就属此类。后者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对象的某方面特征进行调查,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做出比较,从而探索其中规律的调查方法。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性研究”等。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各有其优缺点,纵向研究结果精确,能正确分析对象的发展变化;但由于其时间长,涉及面广,容易造成被调查对象的流失(如死亡,迁徙等),且不能大面积进行,同时在经济和精力上都会给研究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相比,能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对象进行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研究资料,省时省力,但由于不同年龄组的对象在环境教育和自身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这就给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带来障碍,因此,还必须严格控制这些因素才能真正保证横向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其中一种或两者兼而用之。

3、相关调查。相关调查是为了解某一类教育现象两种不同特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而进行的调查。如“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是为了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如果统计结果显示其相关系数为零或接近于零,则说明这两者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相关系数趋近于“1”则表明这两者存在正相关,即存在一定的同向变化关系,数值越大表示联系越密切;如果相关系数趋近于“-1”则表明两者是负相关,即存在一定的反向变化关系。如一项研究显示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立体几何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3,这说明这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且逻辑思维能力越强,立体几何学习成绩越好。 ①

张民生,金宝成主编. 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2页

4、因果关系比较调查。因果关系比较调查是为了探明被调查对象某一特征形成的原因而进行的调查,如“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两组被试,一组对象具有某种特征,另一组对象不具有某种特征,然后再调查研究对象其他方面的情况,并将它们一一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将两组对象显著不同的方面找出来,这些显著不同的方面就可能是对象某一特征形成的原因。如吴锦骠曾对优秀学生形成的非认知因素进行过研究。他选择115名在上海市学科竞赛中获奖的三好学生,作为优秀学生的调查资料,再在重点中学随机抽取115名高三学生作为一般学生的样本。接着调查课外的有关信息,包括兴趣爱好、家庭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学习辅导等情况。结果发现两组对象在生活理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接受信息的量、兴趣广泛程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在其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根据这一结果,他认为理想、意志力、兴趣和接受信息

的量是优秀学生形成的非认知方面的重要原因。

(三)依据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将调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类。 1、书面调查。书面调查就是将要调查的内容通过书面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问卷、调查表、测验卷等),由被试自行填写以搜集研究所需信息的方法。其优点是省时省力,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大量的被试进行调查。

2、口头调查。口头调查是以谈话为主要形式,通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一问一答来搜集相关信息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口头调查往往先由调查员将所要了解的问题呈现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调查员必须对被访者的回答作好记录并进行论点分析,进而得出调查结论。

(四)依据调查内容的性质,可将教育调查分为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两类。

1、事实调查。事实调查即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与研究相关的具体事实或数据,如“西部不发达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等。

2、征询意见调查。征询意见调查即要求被调查者陈述自己对某一特定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如“对适当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看法”“对初中生免试就近入学的看法”等均属此类。

四、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教育调查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中小学教育调查的一般程序是:确定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计划,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一)确定课题

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调查课题。调查课题的来源,基本上与前面所说的研究课题的来源相似,但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性质应该与调查的方法相一致,符合调查研究的特点,即问题必须是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的研究。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是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为调查资料主要是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的,所以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调查的结果。研究对象的选取要依据问题的性质和具体的调查方法而定。问题的性质决定了调查对象的来源,决定了调查对象总体的构成方式。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其对象总体就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从这个总体中选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的调查方法,决定了怎样从总体中选取被试。

(三)确定调查内容

确定调查内容是教育调查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选择项目,即根据调查课题的实际需要拟订调查项目。如要调查某校初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可以把学生德、智、体等三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调查的内容。只要把学生这三方面的情况 ②

张民生,金宝成主编. 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