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概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f21a5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85

的标准,易于进行量化统计,常用于正式的、较大范围的验证性的社会调查。

非结构试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它相对较随意、自由、开放,无须事先制订统一的问题表,而只须列出问题大纲,按大纲与被访者交谈。这种访谈方式由于相对自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话题或调整发问顺序,追问重要线索,可以获得较深层次的较真实可靠的信息,具有“深层次”的特点,常用于对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进行质的研究。在必要时可将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结合起来使用。

(2)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

个别访谈是指研究者与被试一对一地进行面谈。这种访谈使双方有更多的更好的交流机会,访谈内容容易深入,尤其在需作深层次探索的探索性访谈中运用较多。

困体访谈是研究者事先邀请几个被调查者,集中在一起,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这种访谈形式可以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提高了收集资料的效率;同时,众多的被调查者在一起,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收集到较全面的资料。团体访谈一般适用于大规模的验证性访谈中。

(3)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是指访谈双方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获取信息资料的访谈形式。直接访谈的优越之处在于:研究者可以对被访者的言语表现和非言语表现进行较为准确完整的了解,从而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间接访谈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如电话)进行的访谈。与直接访谈相比,间接访谈具有省时省力、节省经费等特点,但研究者难以控制和观察访谈的情境。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为方便起见,间接的电话访谈采用较多。

(4)横向访谈和纵向访谈 横向访谈即一次性访谈,是指在同一时段对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访谈调查。内容较单一,以搜集描述性事实材料为主,由于收集资料时间短,一次性解决问题,因此更多地被研究者采用,且常用于量的研究。

纵向访谈又称重复性访谈,指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收集固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跟踪调查,即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以上的访谈以获取资料的调查方式。纵向访谈可以通过研究对象自身的前后比较来了解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常用于个案研究,验证性研究和质的研究。

3、编制访谈问卷。

如果采用结构式访谈,应首先编制访谈问卷,其编制的要求基本与调查问卷的编制相同,可以开放型、封闭型、半封闭型问题并用。在访谈中开放型问题可能更多地被采用,因为它给回答人留下了大量可解释的余地。至于具体问题的设计,除了要使访谈题目的表达尽量口语化外,还应在实质性问题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验证性问题,以检验被访者回答内容的真伪。如:可先问学生课业负担,间隔一段时间再问每天他们有多少时间可供自己支配。也可在一些具体问题之前设计过滤性问题,以确定这些具体问题是否需要被访者回答。如可以先问被访者是否有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如果没有,就没必要再问他对哪些课外读物感兴趣等相关问题了。

如果采用的是非结构式访谈,也应该编写一份细线条的访谈提纲。无论是访谈问卷还是访谈提纲,在编制的时候都应该紧扣研究的目的和事先确定的研究变量,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小范围“预访”,以揭示问卷或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

4、选择访谈对象。

即根据研究目的、性质和范围以及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具体情况,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验证性访谈样本大,探索性访谈样本小;横向访谈样本大,纵向访谈样本小;结构式访谈样本大,非结构式访谈样本小。

5、安排访谈的工作进度。

为规范访谈程序,应该事先安排访谈行程,将访谈人员、被访者、访谈日期及时间作适当的安排,并准备好访谈录音机、录像机等,以使访谈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6、培训访谈人员

访谈调查,尤其是大规模的结构式访谈,往往需要动用大量的访谈人员参加访谈工作,为此必须事先对这些访谈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应使访谈人员了解:有关科研方法的基本常识;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研究中采用的变量;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的性质;访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基本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给访谈人员提供模拟访谈实践的机会,或采用录像的方式将示范性访谈片段呈现给访谈人员,供访谈人员模仿,以熟悉访谈的全过程。

7、进行访谈,作好访谈记录。

进行具体的访谈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除要按一定步骤进行外,还有许多琐碎的技术性问题。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访谈的基本步骤,至于相关技术性问题将专门论述。

(1)在访谈之前应事先通过书信或电话与被访者取得联系,并在书信或电话中说明访谈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表明研究者的身份及研究单位,约定访谈时间和地点。这种事先联系既可以起到通知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支持,使访谈顺利进行。

(2)初步接触被访者。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来意,同时出示相关证件,以消除被访者的疑虑,获得信任,并进一步表达访问的意愿,请求被访者的支持与合作。如果被访者拒绝接受访问,也应想尽办法与被访者约定一个下次登门拜访的时间,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名被访者。

(3)进入正式访谈,作好访谈记录。当获准进行访谈后,访谈人员就可以选择一个有利于交谈,能观察对方行为,又便于记录的位置坐下来,按照访谈问卷或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应灵活掌握各种发问技巧,必要时还要进行追问。同时要认真作好详尽的访谈记录,访谈记录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访谈的情境、访谈的程序、回答的内容,被访者的表情和行为特征以及访谈人员的追问等。

(4)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结束访谈,并对被访者的支持与合作表示感谢。如需进一步访谈,还必须与被访者约定下次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告知被访者下次访谈的主要内容,以便被访者作好下次被访的准备。

8: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访谈结束后,必须对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以确定所获取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有遗漏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应该通过重访或电话访谈的形式加以确定,切忌蒙混过关。在确保所获取信息准确可靠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处理,根据研究目的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研究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三)访谈调查法的运用要求

访谈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与问卷调查相比,人为的影响因素更多,其中访谈人员与被访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访谈成功的关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的技巧

访谈调查是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者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进行的,所以访谈人员能否进行有效的提问是访谈中重要的一步。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进入访谈之前,可以先问一些接触性问题(如被访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以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感,拘束感,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访谈气氛。

(2)提问时,所提问题要尽量口语化,用意义明确和表述清楚的话提问,使被访者一听就明白问题的意思。发问时要用委婉,平和的语气,切忌咄咄逼人,居高临下。

(3)需耐心倾听被访者的回答,边听边记录,可用“是”“明白了”“懂了”等非指导性话语或点头、诚恳的目光等非言语信息鼓励被访者继续讲下去。

(4)在访谈中,不要对被访者的回答作任何暗示或评价。当被访者不理解或理解错了问题的

意义时,访谈人员可作适当解释,但不能给予任何暗示,更不能在被访者回答后,对其观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应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否则任何暗示和评价都可能对被访者的回答产生误导。

(5)当访谈人员认为被访者的回答不清楚,不完整、不够深入或不符合题目标要求时,可进行追问,以获得满意的回答。如:“刚才您说的……可以谈得更详细点吗?”“关于……,您认为还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询问其他相关问题来了解某个被访者未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如果条件不允许进行现场追问的话,也可以在事后集中追问。

(6)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灵活机动地加以处理。如果被访者面带倦容,不想回答问题,可以适当转换话题或暂时休息一段时间,访谈人员应对访谈的目的做出具体解释和说明以消除其顾虑;有时被访者可能一时语塞,这时访谈人员应耐心等待,以期待的目光注视被访者,等待被访者作进一步回答,不要急于打破沉默,在必要时可以重述问题;出现被访者的回答漫无边际的情况时,访谈者应及时寻找机会将话题转移到正题上来等。

2、记录的技术

在访谈过程中,访谈人员必须及时地将被访者的各种言语和行为表现如实地记录下来,尤其是被访者的言语表达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加以如实、完整的记录,将直接影响访谈结果的真实性。因此熟练掌握记录的方法,是访谈人员必备的技能。

(1)纸笔记录。可采用四种方式进行:一是用缩略语或特定的符号进行速记,事后再进行整理;二是用详尽的文字全面地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详记,由于记录速度往往跟不上说话速度,所以,详记的信息往往不全;三是对被访者回答内容的要点进行简记,这种记录方式相对快速准确,采用较多;四是不作现场记录,根据事后的回忆进行补记,这种方式很容易漏记或使信息失真,只使用在不宜进行现场记录的访谈中,使用较少。在具体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这四种记录方式中选取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记录。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征得被访者的同意,可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辅导记录。录音录像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使整个访谈过程重复再现,便于研究者分析和整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3)无论是哪种记录方式,访谈人员都应该忠实地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内容,尽量使用原话,少作概括性记录,以免有意无意地将访谈人员的主观意愿渗透到记录中。

(4)访谈中,除特殊情况下,访谈人员一般应随问、随听、随记,及时进行记录,以免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

(5)访谈记录中应写明访谈人员的姓名、访谈日期,时间以及地点等资料,以便事后进行核对和分析考查。

3、其它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1)访谈人员应对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有一大致了解。所以在选择访谈对象时尽量选择那些为研究者所熟悉的个体作为访谈对象,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一定途径间接了解访谈对象的个性、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理想抱负等情况,对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越多,就越有利于访谈人员掌握整个访谈活动的主动权,同时也可以保证访谈对象能为访谈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事实资料。

(2)访谈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应以被试者方便为原则,访谈时间尽量安排在被试空闲且心情舒畅的时候,地点应选在能让被试感到轻松愉快的地方,比如有的访谈过多地涉及到被访者的私人问题,则应选在被试家中或相对隐秘的地点进行,否则会让被试感到压力很大,不能畅所欲言。

(3)访谈人员事先应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的目的和意义,使被访者感到他的认真回答的重要性,同时请有关专家、有声誉地位的人或上级领导机关出具介绍信,以取得被访者的信任与合作。

(4)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访谈人员始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积极与被访者进行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相互信任的融洽合作关系。

(5)访谈人员不仅应该对被访者的言语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应该仔细观察被访者的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以捕捉这些非言语反应里所隐含的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6)为避免访谈人员与被访者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应事先准备好问题的准确措辞、谈话进行的方式、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被访者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等,总之要对整个谈话过程做一个周密的计划,以使访谈中访谈者和被访者双方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程序,保证谈话过程的规范。

三、开调查会

调查会又叫座谈会,是教育调查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式。 (一)开设查会的优缺点: 1、优点:

(1)与会者人多,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

(2)调查者可以根据众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一问到底,直到弄清实真相为止。 2、缺点:

(1)与会者可能会受人事关系的影响,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2)如果与会者是由专人指定的,与会者的发言就可能有较大的倾向性。

(3)如果与会者事先无充分准备,加之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他们所提供的材料就难免会产生遗漏、误差、甚至是错误。

(二)开调查会应注意的事项

1、所有到会的人必须是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人员。调查某个问题时,与那个问题无关的人员不必在座。有的因人事关系,几个人在一起反而会妨碍彼此畅所欲言,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2、开调查会每次人数不必太多,三五个、七八个即可。究竟需要多少人,要根据调查会的要求和调查者的指挥能力而定。

3、要事先拟定好详细提纲,并尽可能先发给每一位与会者,请他们事先做好准备。事先还要约定好开会的地点和时间。

4、讲清楚开调查会的目的,采取谦虚的,同志式的态度,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5、按提纲一一发问,也可以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请与会者作答。要自己记录或指派专人记录。

6、调查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座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根据调查的需要和参与座谈人员的实际和特点来确定。座谈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中心,对要取得哪些看法(意见),如何保证座谈围绕主题进行等,都应做好准备,以使座谈有的放矢,取得预期效果。

7、要保证座谈的平等、融洽气氛。应使参与者感到亲切,愿意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填调查表

调查表是调查研究中用以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并列有一定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前者是将研究对象按一个标准分类,只登记一个调查事项的情况的表格;后者是按两个以上标准进行分类,登记若干个调查事项情况的表格。

(一)调查表的基本特点

1、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特殊群体,收集资料效率高。

2、与问卷法侧重收集意见资料不同,调查表偏重于事实及数据材料的搜集。

3、调查表收集的数据或事实资料相对集中在一张表格内,简单明了,便于比较和统计。 (二)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调查表的格式应根据实际调查的需要确定,但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调查表应包含以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