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电子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经济学电子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0563c28bd63186bcebbccd

《城市经济学》

序 言

※内容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五、谢文惠版《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六、谢文惠版《城市经济学》的特点 七、《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专业

※ 讲授: 一、研究对象

1、城市经济 2、学科性质:

①应用科学:经济学基础理论为基础 ②边缘科学:

3、学科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科学 :《城市规划》 《城市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生态学》

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随“城市病”产生(讲述城市病)

1、现代意义的城市始于工业革命 2、二战后,出现“城市人口爆炸”,伴随出现“城市病”

表现:①地价昂贵 ②能源短缺 ③住房紧张 ④交通拥挤 ⑤供水不足

⑥环境恶化 ⑦失业上升 ⑧犯罪猖獗 ⑨贫穷悬殊 ⑩阶级矛盾尖锐

3、 学术界探求医治“城市病”的历程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从人性和社会关系角度) “新协和村”、“法郎吉”——企图营造“理想的永恒正义的王国”和“合乎人类理性的社会”。

②社会学家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希望通过合理规划,从工程技术角度解决城市问题。 随后相继形成《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③经济学家(美国,威尔帕.汤普森,1965),《城市经济学导论》

●第一本有别于一般经济学的城市经济专著,标志着城市经济学科的形成。

1

●对城市问题的探讨从单纯的工程技术领域的“治标”之术,拓展到社会经济领域,探求“治本”之良策。

(二)我国《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计划经济体制下,忽视对城市问题的研究

2、80年代引进、开创,目前尚处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 3、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神圣使命和发展动力 ①构筑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②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做出科学论证。

●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有别于完全市场经济

三、《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一)学科属性:既是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多学科、多层次

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

(二)学科地位:城市科学的一部分

(三)课程性质: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城市经济产生、

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运行规律;分析其中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要素组织;对主要的城市问题作出科学解释;并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技术经济论证和社会经济决策的依据。

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一)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经济看作一个整体(与乡村经济相对应),侧重于研究城市

经济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二)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现象,探讨城市内部的问题(交通、土地

住宅劳动力等)。

(三)宏微观城市经济学:将城市经济划分为微观、宏观和城市公共部分,分层次、多方面

进行综合研究。

五、谢文惠版《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宏观城市经济部分

1、城市化普遍规律 2、我国城市化道路

3、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 (二)微观城市经济部分 1、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2、城市经济结构 3、城市人口经济 4、城市土地经济 5、城市住宅经济 6、城市基础设施经济

7、城市环境经济 8、城市财政与金融

2

(三)专题研究部分

1、城市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 2、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六、谢文惠版《城市经济学》的特点

(一)科学性:

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国情学习和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基本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普遍肯定的理论与方法,在定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定量分析与论证;在描述一般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强国内外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从而探求城市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其科学原理。

(二)实用性:

1、运用邓论研究城市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多层次的剖析。 2、从经济学角度,综合分析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时效性:

1、立足《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及时反映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有关理论和方针政策。 3、及时反映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和热点问题。 (四)针对性:

1、从事城市经济研究、管理,规划和建设的领导者与专业干部 2、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七、《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专业

(一)建立经济观念,掌握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的经济结构和构成要素;研究城市经济合理运营的措施

和方法;探讨解决城市问题的公共对策。

(三)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对城市及其群体的发展过程和空间格局作出科学解释和预测。 (四)运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解决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中的问题,

并能对规划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五) 提出社会经济对策,使学生在规划过程中更注重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规律。

3

第一章: 城 市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内容体系

第一节 城市的认识

一、城市的经济学定义。 二、城市产生的基础。

三、城市的界定及我国的界定标准。 四、城市的特征。 五、城市的系统构成。

六、城市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一、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二、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 讲 授:

第一节:城市的认识

一、城市的经济学定义: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城市产生的基础: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形成以农业为主的永久性聚落。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导致商品产生和货币的出现。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分离,出现商人阶层,进而出现固定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

居民点——城市的雏形。

(二)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 1、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制

2、私有制——阶级(平等关系转化成依附关系)。

3、阶级——国家——城(统治者为自身利益,修城保护) ●“城”和“市”的结合

1、生产力发展——商品生产发达——商品交换频繁,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客观要求

为商品生产提供一个安全通达,固定的环境。 2、 治阶层、城内居民离不开商品交换。

三、城市的界定及我国的界定标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