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1f5e1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a

.

一、名词解释。1.国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领土围,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 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 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 也称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 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 — 576

14.通货膨胀: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 — 616

15. 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 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 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 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 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 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Word 文档

.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

2% B Msp=L 2 (r)

货币投机需求Msp

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

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 “ 临界点 ” (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 “ 临界点 ” ,要求政府实行扩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 “ 临界点 ” ,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在稳定器”?具有“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 “ 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 超额准备金指 “ 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 ” ,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 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

Word 文档

.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 1 移动到AS 2 ,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 1 到Y 2 ,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 1 上升到P 2 ,出现通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C+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 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C+S ,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Y=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G=C+S+T ,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I+G+X=S+T+M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生产总值(GDP)

GNP 是指一个的国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Word 文档

.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 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XXX(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GDP概念。

GDP 是指在一个的国土上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间接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 支出法 、 收入法 和 增值法 ,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 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 A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

C=C 0 + b Y

其中, C 为消费支出 ,b 为 MPC , Y 为可支配收入, C 0 为自主消费,b Y 是随可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