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27c09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8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过对比后,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推理论证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独立探究,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

我们学了哪些判定平行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的形式打出其中三条(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

2.独立探究,提出问题 完成P18探究部分。

①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图5.3-1)。

②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观察,演绎推理平行线的性质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方法)

下面先对第一个猜想进行实验观察请学生画出图2—63(1)

设a∥b,c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1=∠2)这是偶然的吗?请同学们在用图2—63(1),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3=∠4)由这两次实验活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说明猜想1是成立的)由于猜想1是由实践活动证实成立的,因此,我们把它当方法(板书:把上述猜想改为平行线性质1,并在后面加上“方法”两字)

平行线性质1(方法):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AB∥CD ∴∠1=∠2.

三、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要求学生运用性质1证明:

1.已知:如图2—63(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说明:∠1=∠2

证明:因为AB∥CD,(已知)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3=∠1,(对顶角相等) 所以∠2=∠1(等量代换)

平行线性质2(方法):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AB∥CD ∴∠1=∠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说明:∠1+∠2=180°

证明:因为AB∥CD,(已知)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3+∠1=180°,(邻补角) 所以∠1+∠2=180°(等量代换)

平行线性质3(方法):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语言:∵AB∥CD ∴∠1+∠2=180°

例1 如下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和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与∠C互补。

于是

∠D=180°-∠A=180°-100°=80° ∠C=180°-∠B=180°-115°=65°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和65°。 四、课堂反馈:

1.课本练习(P20)。

2.补充: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

A2E1BCD 本题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考察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