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南化8.7 MPa GE煤气化装置运行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石化南化8.7 MPa GE煤气化装置运行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36f0e8b9d528ea81c779ec

中石化南化8.7 MPa GE煤气化装置运行总结

汪泽强,陈兆元,许荣发,朱 勇( 中石化南化合成氨部,江苏 南京 210035 ) 2007-09-25 1 概 况

2003年9月,南化启动油改煤项目。工程总投资约4.3亿元(包括上下游的配套改造),两台8.7MPa、ф3200 mm高压气化炉,日产氨1000 t,小时产粗有效气(CO+H2)88200 m3,一开一备运行模式。A炉于2005年底工程竣工,2006年1月11日正式投料,B炉2006年9月建成投料成功。由于净化系统未作大的技术改造,目前装置在约83%的负荷下稳定运行。改造前后原料情况、气体组成及消耗比较见表1、2、3。

南化大化肥气化装置采用GE 8.7MPa部分氧化工艺、湿法水煤浆、激冷流程,黑水处理为开路四级闪蒸,单炉设计产气量(粗气)115000 m3/h(干基)。设计以烟煤石油焦为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CO+ H2)。 流程简述流程示意如图1。将烟煤制成59%~62%的水煤浆,和氧气在8.7MPa、1350℃的GE气化炉中发生部分氧化反应,制取原料气,并将富含有效气(约80%)的粗原料气经初步洗涤后送到净化单元。气化炉和碳洗塔排出的炭黑水分别在3.5MPa、0.91MPa、0.15MPa、-0.08MPa下闪蒸降温、回收冷凝液、浓缩炭黑浆后送到炭黑过滤装置,灰水回用(作为粗煤气洗涤用水)。

图1 气化装置流程图

2 试车内容

2.1 运行记录和开工率

2006年1月11日~2007年2月8日,两台气化炉一开一备共累计运行了6720 h,因为A、B炉不同时安装和试车,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同时考虑到公司内的产品平衡(部分新建项目尚未投产或未完成试车)和油改煤项目中未对甲醇洗和变换做彻底的改动,影响了生产负荷,气化炉运行情况见表4。

2.2. 试车数据

随机抽取2007年4月26日生产数据作为气化装置分析的依据,见表5、图2。 表5 2007年4月26日0:00~24:00气化装置主要运行参数

注:气体成分均为干基含量。

图2 2007年4月26日气化装置主要运行参数曲线图

表5显示气化炉工况稳定,工艺气组成正常,有效气(CO+ H2)均在79%以上,灰渣中残碳平均约7.8%,初步估计气化反应碳转化率应不低于96%。 2.3 主要消耗(表6)

根据消耗及产量,计算得气化过程的性能指标如下(计算过程略)。 (1)炭转化率

吨氨折2100 m3有效气(CO+H2)

根据表4计算的日平均组成 CO 43.36%,H2 36.99%, CO2 19.07% 查得当日干煤总碳含量 72.59%(干基,质量分率) 日干煤总碳 702.9 t;折 58575 kmol/h 当日气化炉产有效气(CO+H2) 1628970 m3 当日气化炉产的CO总量 879055.9 m3

当日已转化的碳总量 1265670.2 m3,折56503.13 kmol/h 炭转化率96.5% (2)干煤和原煤消耗

当日产有效气(CO+H2) 1628970 m3 有效气(CO+H2)干煤消耗 0.60 kg/m3 有效气(CO+H2)原煤消耗 0.78 kg/m3 (3)有效气(CO+H2)氧耗 0.42 m3/ m3 (4)消耗比较(表7)

表7表明实际原料消耗和设计值基本吻合,原煤消耗高主要是原料煤中的水含量(平均在14%~18%)比设计数据(8%~11%)要高。 (5)工艺气组成比较(表8)

注:表5中实际操作工艺气组成为2007年4月26日各组成的算术平均数,其中CO含量比设计值高11.2%,H2S含量远低于设计值。 (6)其他原料消耗(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