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领域常用简称及涵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空间规划领域常用简称及涵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62bb7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c

空间规划领域常用简称及涵义

1、国土规划“三位一体”总体格局

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确立了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三位一体”总体格局。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界四区” 三界:规模边界、扩展边界、禁建边界。

规模边界是按照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划定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边界。

?

?

扩展边界是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城、镇、村、工矿建设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

?

禁建边界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等特殊需要,划定规划期内需要禁止各项建设与土地开发的空间范围边界。禁建边界必须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

四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涵盖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划分为城、镇、村、工矿等不同类型。

?

?

有条件建设区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

?

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限制建设区是指市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

禁止建设区是指其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 3、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指标共计13个,包括6个约束性指标和7个预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与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预期性指标包括园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4、空间规划双评价

空间规划双评价是指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建设开发适宜性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利用的适宜程度, 即由其他功能空间转化为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的适宜程度。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2部委印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发改规划[2016]2043号)文件,将区域建设开发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和特别不适宜四种类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可以承载的最大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是资源最大可开发阈值、自然环境的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量的确定。

5、空间规划“三区三线” 三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6、主体功能区规划“三区四域”

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内容分为三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按开发方式分为四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是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7、城乡规划“三区四线”

三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绿线为规划的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是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紫线是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黄线是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8、底数、底盘、底线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底数”;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布局为“底盘”;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成果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