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文本范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d59255a32d7375a5178052

建 筑 节 能 与 绿 色 建 筑 专 篇

内布置室外机时,凹槽宽度不小于3.0m,室外机置于凹槽深度不大于4.2m。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相对时水平间距大于4m。

(8)建筑防结露计算

本项目商业部分外墙采用自保温,热桥采用600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采用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经过核算,建筑均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第4.2.5 条规定,围护结构各部位不会发生结露的现象,详见《建筑节能计算书报告》。

围护结构各部位结露验算结果 部位 是否结露

(9)节能防火与安全设计

1)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

主要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及燃烧性能详见10.3.1中第(1)部分。

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公安部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规定和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注:依据倒置式屋面应用技术规程JGJ230-2010,屋面保温材料的施工厚度应增厚计算厚度的25%。

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设置500mm宽改性发泡水泥板防火隔离带;

热桥 否 屋面 否 地面 否 2)保温材料与主体结构构造安全措施 外墙饰面材料: 涂料 外墙构造安全措施:

① 外墙外保温:外墙保温层采用耐碱玻纤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基层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50mm。 ② 外墙自保温:

第 7 页

建 筑 节 能 与 绿 色 建 筑 专 篇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墙面抹灰满挂耐碱玻纤网格布。 架空楼板构造安全措施:难燃型挤塑聚苯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功能转换楼板构造安全措施:垂直纤维岩棉板采用12.7×12.7Φ0.9热镀锌钢丝网复合锚固件固定,锚固件每平米不少于6个,锚固在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10.3.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0. 3.2.1 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

(1)场地选址、场地安全情况、场地污染源及措施(根据环评报告及项目现场情况描述)

1)本项目位于重庆市XXX区,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不存在野生动物等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问题。非基本农田、古树、文物保护区等,规划已获规划局批准。

2)项目地块场地平整呈南高北低,高差约10米,地块与周边道路基本平接。 3)依据项目地勘报告,场区无活动性断层通过,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现状边(斜)坡稳定,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4) 项目场地内不存在污染源,地质灾害;无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详见情况见环评报告,环评已通过。

5)、周边污染调查: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污染型工业、企业等,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问题。

废气处理:地下室车库的尾气排放分别通过相近的建筑屋顶排放;卫生间排风经管井至相应屋面排出。

6)、废水处理:本地块生活污水汇集到室外设置的小区污水管网后,再集中排放到本地块生化池,经处理达环评标准后就近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餐饮含油废水经气油器进行油水分离后,集中进入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检查井。

第 8 页

建 筑 节 能 与 绿 色 建 筑 专 篇

7)、固废处理:生活垃圾、办公废弃物、餐厨垃圾等。应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分类袋装,集中收集,每天由专人定时收集到项目内设置的垃圾收集点, 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后,其余统一送至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餐饮油烟净化器、厨房污水油水分离器产生的废油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厨余垃圾设置垃圾桶单独收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2)场地生态修复、表层土的利用情况

1)、项目场地整体较为平整,南北高差约8m,建设中将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临时覆盖,有组织施工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表层土壤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2)、施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地形,结合周边道路关系作场地平整,减小对场地土石方量,从而减小建设方对大面积挖填方的处理。

3)、在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等环境状态时,在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

4)项目场地内无原始水体。 (3)场地交通及其设施

1)场地内外交通:场地西侧为市政道路, 项目周边500米范围内有xx站、xx站两个公交站点,有338、373等10余条公交线路,可满足日常出行要求。

2)、无障碍设计:场地内人行通道设计路缘坡道、提示盲道、轮椅坡道、扶手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采用无障碍设计,与场地外人行通道实现无障碍连通,设计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的要求。

3)、公共设施及共享:商业裙房对外营业。项目内部配套有商业、酒店、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4)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用

1) 利用项目场地高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

2)整个项目场地面积72618(其中公建:22853.9)m2,地下建筑面积46560.85(其中公建:14653.37)m2,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为64.12%。(注:公建部分的用地面积和地下空间面积已按渝建(2014)221号文“重庆市城乡建

第 9 页

建 筑 节 能 与 绿 色 建 筑 专 篇

设委员会关于明确《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进行折算)

3)项目场地地下空间顶板覆土采用了架空绿化,改善场地内热岛效应。 (5)既有建筑利用的情况

本项目场地内无既有建筑,不涉及此项。 10. 3.2.2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注意:按照《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部分项目需要做模拟。) (1)建筑风环境设计

1)、总平面设计考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整个项目采取自由式建筑群布局,单个建筑为板式建筑,建筑中采用通透式布局,具有连续开敞空间,夏季引风进入场地内,增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项目内各建筑朝向接近西向,夏季有利于利用全年主导风向,实现夏季良好的自然通风。

2)建筑场地周围人行区距地1.5m 高处,风速均小于5m/s,过渡季节平均风速、夏季平均风速和夏季、冬季三种工况下风速放大系数满足小于2,且建筑迎风侧与背风侧的压差大于0.5Pa。各种工况下均不存在局部无风区和涡旋区,不至影响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项目地块建筑与北侧高层建筑的错落布局使内部人行区可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本项目的建筑物边长大于80米,底层未架空或架空率(架空建筑面积/底层建筑面积)小于10%,按照“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并提供《XX项目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发现,项目室外自然通风满足要求。

3)大部分房间满足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设计达到40%以上,大部分房间外窗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之比均大于8%。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地上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均大于8%,经计算分析, 过渡季节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2 次/h,实现通风与节能的目的。当大部分房间外窗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之比均小于8%时,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建筑视野和光环境设计

1)建筑朝向接近西向,周边无高大建筑物的遮挡,地上各个功能房间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大部分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地板轴线面积的8%以上,该比例不满足8%的房间已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建筑外窗窗台高度低,周边近距离

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