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13份合集)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文试卷13份合集)深圳罗湖区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a19534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e

5.古诗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2) 。是非木杮, ?(纪昀《河中石兽》) (3)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游子因听到“折柳”曲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 。

(5)岑参《逢入京使》中写眼前感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

6.名著赏读(6分)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文段选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 。 (2)祥子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拉车?请结合全书的情节回答。 答: (3)从文段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答: 7.综合性学习。(6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书籍报刊、招牌广告、广播电视、电影、络、楹联等,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只要留心就有收获!

(1)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则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的公益广告。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广告词

是:

(2)学校图书馆要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征集一副图书馆大门的对联。你准备应征,那么你写的对联是: 二、阅读(60分) (一)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非复/吴下阿蒙

B.康肃/笑而遣之 D.是非/木杮

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陶后鲜有闻(少) .C.水陆草木之花(的) .

B.不亦颠乎(疯颠,神经错乱) .

D.蒙乃始就学(于是) .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第①段先以陶渊明和世人的生活态度来写作者的生活态度,接着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等方面描写莲花的美好品质。

B.选文第②作者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借此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选文作者欣赏菊的孤傲清高,但不赞赏隐逸者试图通过躲避污浊环境以求“洁身自好”的消极避世行为。 D.选文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其根本目的在于借莲花的姿态美丽来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质的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12.选文三次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二)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最后一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

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

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3分)

答: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 (四)文艺当为英雄而歌 刘汉俊

①一位专家透露,在一项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不少孩子在“你所崇拜的英雄”一栏里填写的名字,不是青春剧里的“闹角色”,就是宫斗剧中的“狠角色”。这一话题引起文艺家们的热议和担忧:难道我们真的没有英雄、不需要英雄了吗?创作过《青旗?嘎达梅林》《林则徐》等英雄题材作品的作家郭雪波疾呼:“今天是一个呼唤英雄、敬重英雄、书写英雄的时代。我们不能放弃讴歌英雄的职责!”

②尊重英雄,是一种高贵的价值观。对英雄的态度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这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