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2.3胠箧+Word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2.3胠箧+Word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a210d9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21

胠 箧

一、语基落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C.

D.

解析C项,“适”的意思是“到,去”。“舍”的意思是“放开”。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C.

D.

解析A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B项,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其然邪 B.何适而无有道邪 C.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D.天下未之有也 解析C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C 4补写出下列《庄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夫 ,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2)彼窃钩者诛,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3)故 ,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答案(1)谷虚而川竭 (2)窃国者为诸侯 (3)绝圣弃知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示:显露。 .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C.殚残天下之圣法 .

D.则天下不铄矣 铄:炫耀。 .解析C项,“殚”的意思是“尽,全”。 答案C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解析①是老子的观点,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⑥是庄子展示的 “绝圣弃知”后的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 答案B 7下列有关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

擿:扔掉。 殚:害怕。

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

解析C项,表述错误,“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才对统治者和儒家仇恨在文中没有依据。庄子的思想是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深刻认识,与自己所处的阶层无关。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参考答案(1)尽皆摧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2)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有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偏离正道之事。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说 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

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

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

治:备办。

趋:小步快走。 校:使……较量。

C.庄子入殿门不趋 .D.王乃校剑士七日 .答案A 10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直接记述庄子言行勇敢机智的一项是 (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①“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②句说的是庄子不接受太子送给的钱财;⑥句陈述对象是“大王”。 答案D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A项,原文第三段的“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并不是真的指庄子剑术高超。C项,应是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之剑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答案B 解析A项,“谋”的意思是“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