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acf862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c2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 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 操作③: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 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A不符合;

B项,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B不符合; C项,水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操作不正确,但是操作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C不符合;

D项,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从实验能否成功角度考虑的,D符合; 故选D。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B.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 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时,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消失 D. 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答案】A 【解析】

A.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故A错误;

- 1 -

B. 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故B正确;

C. 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故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时,开始时会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当继续滴加时,氢氧化铁沉淀会溶于过量的硫酸,即沉淀消失,故C正确; D. 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B. 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 C. NaHSO4在水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均可电离出Na+、H+、SO42- D. NH3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3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离子是硫酸电离的,硫酸为电解质,而SO3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但是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大,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故B错误;

C.NaHSO4在水溶液里电离出Na、H、SO4,而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Na、HSO4,故C错误; D.氨气在溶液中不发生电离,为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形成能够导电的氨水,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C. 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A不合题意;B、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NH4++OH-=NH3·H2O,B不合题意;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H+OH=H2O,C符合题意;

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PO42—+OH-=PO43—+H2O,D不合题意。 答案选C。

- 2 -

+

?

+

+

2-+

-

B. 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 D. 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5.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I2 B. 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 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 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浓盐酸是还原剂,氧化性:MnO4->Cl2;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氯化亚铁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氧化性:Cl2>Fe3+;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铁离子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和亚铁离子,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铁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所以碘离子作还原剂、铁离子为氧化剂,氧化性:Fe>I2。

A.通过以上分析知,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I2,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是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所以实验①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故C错误;

D.实验②证明Fe2+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A。

6.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 +2H2S + O2 = 2X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AgS

C. 反应中Ag和H2S均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质量守恒可知X的化学式为Ag2S,故A错误;

B. 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分子得到电子,化合价从反应前的0价变为反应后的-2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故B错误;

C. 在反应中Ag的化合价从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中的+1价,失去电子,作还原剂;H2S中的H、S两

- 3 -

-3+

3+

3+

B. 银针验毒时,O2失去电子 D. 每生成1个X,反应转移2e-

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

由方程式:4Ag +2H2S + O2 = 2X +2H2O可知,,则每生成1molAg2S,反应转移2mol e,故D正确; 故选D。

7.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3→AsO4+SO4+NO↑+___(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B. 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

-3-2--

C. 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8 D. 氧化产物为AsO43-和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中As2S3→AsO4、SO4,As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AsO4中+5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SO42-中+6价,化合价共升高2×(5-3)+3×[6-(-2)]=28,NO3-→NO,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NO+2价,化合价共降低3价,故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84,故As2S3系数为3,NO3系数为28,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sO43-系数为6,SO42-系数为9,NO系数为28,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为H+,故H+系数为8,由原子守恒可知,故H2O的系数为4,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3As2S3+4H2O+28NO3-=6AsO43-+9SO42-+28NO↑+8H+; A.反应后有H+生成,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配平后水的系数为4,故B正确;

C.As2S3是还原剂,NO3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3,故C错误;

D.反应中As2S3→AsO4、SO4,As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AsO4中+5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SO4中+6价,AsO43-、SO42-是氧化产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 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B. 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 Na2O2和Na2O均为白色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

D. 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碳酸钠只与盐酸反应,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B正确;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生成碳酸钠,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酚酞反应先变红后褪色,二氧化钠与氧化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与酚酞反应变红色,D错误;

- 4 -

3-2-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