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0d6d3e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c

[图文助记]

“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形成

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且多洪涝灾害的地区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塘农业。

[理解—要点突破]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自 然 因 素 区位因素分析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形成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平坦开阔,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9 -

推广系统)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条件 气候 自然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人口密度 交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机械化 科技 政策 (2)不利条件 水源不足: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处于从东部海洋带来湿润气流的东南信风和季风的背风坡,因此降水稀少,并向内陆方向递减。地下水盐分高,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但流量不大,而且水量的季节变化很大。

(3)图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发达、便利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或畜种优良 政府鼓励扶持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水稻种植业

(2018·南京模拟)下图为中国水稻种植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8510132】

- 10 -

1.图中四地水稻产区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光热充足,病虫害最少 B.乙地劳动力丰富,商品率最高 C.丙地水源充足,机械化水平最高 D.丁地水稻生长期较长,品质最优

2.图中四个水稻产区供给市场运输距离最远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1.D 2.D [第1题,甲地位于海南省等地区,纬度低,气候湿热,病虫害严重,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人均耕地少,商品率低,故B项错误;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水源短缺,故C项错误;丁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期较长,积累的养分较多,品质优,故D项正确。第2题,我国水稻消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人口稠密区。对比四个水稻产区与消费区的距离可知,最远的是丁地,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3~4题。

- 11 -

3.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4.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3.C 4.B [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的入海口处,该处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该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湄公河从上游进入下游后,地势变缓,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常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流水侵蚀往往形成峡谷,不会形成三角洲。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第4题,乙地位于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水利工程量大、生产规模小等。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解题技巧]

表解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特点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 和科技 水平低 水利工 原因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发展措施 适度规模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