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160379a26925c52cc5bfab

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十二条原则;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在向体系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战略,显示了鲜明的革命锋芒,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新的水平,从思想上直接为十四大作了准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报告又对这个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发,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明确提出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对于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7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发,形成了一个包括九大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45

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我们在学习中应着重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

46

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作出的精辟而科学的概括。这一概括,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的理论成果。还特别强调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新”来讲解。

一是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新在哪儿呢?

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70年代末。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特别是“四人帮”的破坏,使中国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思想僵化、百业不兴,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了深深的困境,那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呀。在这个关键时刻,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发表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我们开拓了一条走向“柳暗花明”的新道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批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禁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和市场的问题突出出来,严重地困扰着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徘徊局面。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澄清了姓“社”姓“资”的是非,找到了“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又日益显现出来,不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就无法进行下去。1997年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形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解开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思想扣子。

这样,三次思想大解放,既做到了“老祖宗不能丢”,又说出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还做出了一番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

47

界。

二是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它新在哪儿呢? 新水平,是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自列宁以来人们探索了近百年的基本理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邓小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新内容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最具独创性的部分。

如何理解这三大理论是最具独创性的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明的是我国目前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国情基础。强调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核心层次把社会主义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构建了邓小平理论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有了可靠保证。

这三大理论的提出及其深刻的阐明,都是前人所未曾作到的,体现了鲜明的独创性,充分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三是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它新在哪呢 新判断,是侧重于理论背景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正确分析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也是从事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邓小平理论集中地阐明了从“革命与战争”到“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性跨越,论述了发展科学技术与增强综合国力的关系、发展中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与利用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更大的参照系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自己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而且更重要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外交战略指导方针。从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这种判断是中国正确道路的立足点,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目标。

四是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

新体系,是侧重于理论框架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