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0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160379a26925c52cc5bfab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里,提一个问题: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具备那些基本要素呢?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一是前提要素,历史课题的重大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以来,国际共运中有两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一个是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它已经由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实践作出了回答;一个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对这个重大课题的回答。二是核心要素,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邓小平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百年内外的种种历史条件和发展趋势,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三是形式要素,概念观点的系统性。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能没有概念、思想观点这些基本材料。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许多概念和思想观点,又创新了许多。新的概念很多,比如:先富、共富、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等等;新的思想观点也很多,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这样一些新的概念和思想观点,既涉及生产力层次上的问题,又涉及生产关系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上层建筑层次上的问题。而且,这些概念和思想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概念和思想观点的系统性。这为邓小平理论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了基本材料。四是时效要素,实践验证上的正确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各行业取得的全面发展,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而且,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它还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证明其正确性。五是价值要素,具有立场上的人民性。邓小平总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制蓝图。而且他还经常谆谆告诫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归根到底是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邓小平,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心系人民大众,是邓小平理论字里行间都能透出的一大特色。

这五个基本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客观标准。按照这样的客观标准来衡量,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是不难获得共识的。

以上我们讲的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要素,下面我们来介绍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框架结构。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框架结构呢?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逻辑起点;它以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战略步骤论、领导依靠论、祖国统一论为主要内容;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学科领域;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行动纲领;它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这样一个科学体系,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具有理论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我们党用这么简明的语言概括出

49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功绩。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我们还可以把它比喻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好比是这棵大树的“根”,它给大树提供了充分的生机和活力。没有根,树不会活,根不深,叶难茂。可以这么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就没有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转变,没有历史是非的清理,就没有工作重心的转移,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因而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四大概括的邓小平理论的“九论”,好比是这棵大树的“干”。“干”是大树的主体,“九论”,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它从九个方面正确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学科领域”的新概括,反映了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认识的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三大,把它界定为“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仅仅把它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分支。党的十四大认识到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它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那么,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顺理成章得也应当包括这三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得应该贯通这三大学科领域。这就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也更科学了。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就是通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实现的。党的基本路线,又叫做政治路线。它是凝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邓小平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认识,是在一般理论指导下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特殊规律的揭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成果,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博大精深。这三层好比是这棵大树的“冠”。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还蕴涵着一个“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也就是 “1、9 、3 、1 、10”体系。这里的“1”,是指一条思想路线,这里的“9”,是指九大理论,这里的“3”,是指三大学科领域,这里的“1”,是指一条基本路线,这里的“10”,是指社会生活的十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揭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一百多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一作出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