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97f5ea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f

4.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5.教师总结: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

2.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

4.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5.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悟诗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 2.听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自由讨论) 3.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诵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5

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 7.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学生独立学习)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首古诗的诗意。(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

板块三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1)虽然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学生边读边圈画)

(2)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词?(绿、白、子规声)

(3)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相机板书:景美人忙)

2.学习一、二句,感受“景美”。

(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朗读:“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己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

(2)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3)教师小结:绿色山野,白色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杜鹃鸟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3.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三、四句古诗。

6

(2)“蚕桑”和“插田”是干什么?(“蚕桑”是采桑叶养蚕;“插田”是在田里插秧) (3)教师引导: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很辛苦)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非常辛苦)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

课件出示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4.抓“才”和“又”字,体会“人忙”。

(1)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和“又”)

(2)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3)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指名学生说)

(4)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5.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乡村四月》,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境。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本单元的课文所呈现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指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方法,并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7

感悟三位作家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都是通过描写一种颜色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

3.“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记背古诗,体会诗意,引导学生体会“景美”“人忙”的情境,领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