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微观-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微观-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af6ff8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9

1.竞争市场(武汉大学2004研):指存在着产品竞争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核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产品,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1)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着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而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2.成本递增行业(华中科技2004研):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长期供给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成本递增行业是人们常见的行业,因而,一般而言行业的长期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停止营业点(shutout point)(上海财大2000研):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不大,就可继续生产;若大,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6.4说明:图中N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6.4 停止营业点

当市场确定的价格为P1时,均衡产量为Y1,小于N点所代表的产量。这时,总亏损为面积AGHE,大于总固定成本面积CGHS,所以企业不能在此点生产。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P3时,均衡产量为Y3,大于N点所代表的产量。这时,总亏损为面积ZLKT,小于总固定成本的面积DLKR,所以企业在此点不应停止生产。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P2时,均衡产量为Y2,恰好等于N点所表示的产量。这时,总亏损为面积BFJN,即等于总固定成本面积BFJN。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

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4.消费者统治(武大2002研):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而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5.完全竞争市场(中财2004研):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6.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long-run equilibrim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厂商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数量,因此,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变动产量所引起的短期可变成本的变动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而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具体地说,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即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①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整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商便会减少产量,缩小规模。②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

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

7.总收益(total revenue):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TR=P·Q。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ΔTR)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总收益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厂商的边际收益MR被定义为由一单位销售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平均收益即厂商在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平均每一单位获得的收益,等于市场价格。由于在完全竞

争条件下,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从而等于平均收益,即MR=P=AR。

这样,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就是边际收益曲线。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

8. 停业原则(Shutdown price rule):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厂商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且无多余的点就是停业点。这时,企业每期的损失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停业原则是指: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则它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小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6.3.2 简答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果对商品的生产增加税收,则税收的负担主要落在生产者头上,如果对商品的销售增加税收,则增税的负担主要落在消费者头上。(北大1998研)

(2)如果对于某一给定的产量,一个生产者使成本最小化,则他通过生产该产量而实现了利润极大化。(北大2000研)

(3)由于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利润必等于零,企业进入某行业最后都会处于零利润状态,因此企业就无必要进入。(北大2000研)

(4)“政府对污染征税并不会减少污染量。因为企业将会把所有的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北大1997研)

(5)“如果一个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那么它就不应该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它得到的利润。”(北大1997研)

(6)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利润总是达到最大。(北大2000研) 答:(1)错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完全由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偏好决定,消费者既不会多出一分钱,也不能少出一分钱。因此,不管政府是对生产征税还是对销售征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均不会变化,所有负担均落到生产者头上。

(2)错误。生产者要使成本最小化面临的问题是minc(q),而使利润最大化面临的问题是max p(q)q-c(q)。显然成本最小化时的产量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下的产量。

(3)错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虽然长期均衡利润为零,但短期利润并不一定为零。当利润是正时,对企业来说,进入比不进入好。

(4)错误。企业能否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完全依赖于市场的需求弹性,对于弹性无穷大的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将全部承担其污染引起的税收负担,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会考虑税收成本,从而减少污染。

(5)错误。当市场价格位于最低平均成本与最低可变成本之间时,生产对厂商来说虽亏本,但由于尚可弥补一些不变成本,故生产比不生产强。

(6)正确。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利润不可能达到最大。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加产出提高其利润。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生产者减少产出显然能提高其利润,故利润也不可能最大。

2.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中央财大2003研)

答: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

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并且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如图6.5所示。

图6.5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

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总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可以借助于图形说明,这里省略);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恰好与边际成本在这一点相交,从而所决定的产量使得厂商的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其是否生产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若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它将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产量。由于在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固定成本,所以,它不生产将损失这一部分成本。因此,只要提供的产量可以抵补可变成本的费用,那么,厂商继续生产就会比不生产损失要小。可见,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时,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此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而低于这一点,厂商将停止生产,供给量为零。

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并且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位于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上,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3.基本竞争模型的意义。(北京工业大学2005研) 答:(1)基本竞争模型的含义

厂商为争夺顾客而相互竞争,因而会向他们索取尽可能低的价格。消费者相互之间也在竞争,可获取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是有代价的。愿意接受该价格的消费者可以享用这些商品,其他人只有空手而归。市场的这种竞争被经济学家称为基本竞争模型(basic competitive model),它提供了研究经济的出发点。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关于厂商行为的假设以及关于这些消费者和厂商在其中相互作用和进行交换的市场行为的假设。消费者被假定为理性的(rational),厂商被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profit maximizing),而二者相互作用的市场则被假定为高度竞争的(competitive)。该模型对政府未予注意,因为在了解政府的作用之前,需要了解一个没有政府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3)基本竞争模型的意义

基本竞争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突出了市场的效率问题

如果基本竞争模型准确代表实际市场,那么它有一个非常强的含义: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即不存在稀缺资源的浪费。不减少一种产品的生产,就不可能多生产另一种产品;不使另一个人境况恶化,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改善。这些结果是在没有政府活动的情况下得到的。

②涉及到竞争分配的公平问题

竞争市场也决定商品的分配——每个人获得多少现有的商品。如果一个人具有特殊技能,并且对其劳务需求存在高度竞争,那么这个人就会获得非常高的收入。另一方面,非熟练劳动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这些工人面对非常低的工资,甚至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也不能达到像样的生活水平。这就提出了竞争分配的公平问题。虽然效率是任何经济系统的合意性质,但公平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

③是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